跳到主要內容

建金錢觀﹕利市錢學3S理財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24日 21:35
2015年02月24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家長過年後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教孩子如何處理利市錢。記者隨機訪問了荃灣區30名中小學生,發現他們大多會儲起利市錢(見圖)。儲蓄無疑是良好習慣,然而,專家認為爸媽更可好好利用利市錢,助孩子建立金錢觀。


透明錢罌儲錢更有概念

大多數受訪學生都表示會儲起利市錢,然而再追問為什麼要儲蓄,或是金錢會存到哪裏去,他們都無言以對。中銀香港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及分銷業務主管、親子理財專欄作家雷裕武(圖)表示,不少家長都會把孩子的利市錢儲於銀行,「但當孩子未有金錢概念時,他們不會對存摺上的數字有太大感覺」,所以家長可準備一個透明錢罌,抽起小部分利市錢讓孩子投入錢罌,他們看到金錢慢慢累積,對儲蓄會有更具體的概念。


訂規則後不可朝令夕改

雷裕武主張以3S理財,即Saving(儲蓄)、Spending(消費)、Sharing(分享)。他說,再節儉的人,在衣食住行等必需品上都要消費,因此,所謂理財不止是儲蓄,而是分配金錢;他又說,零用錢的金額多數根據孩子每日所需而訂,通常剛剛好夠用,難以應用3S,而利市錢的金額較多,可以讓孩子好好分配,「有財,才可以理」。他建議,家長應於利市錢到孩子手前,先跟他們約法三章,「錢財到手後,孩子會忘形,家長跟他們定規矩會比較困難」。爸媽可與孩子商量將利市錢分成3份,用於儲蓄、消費及分享上,例如10%用來購物,10%捐贈,80%儲起來;當然,父母宜先估計孩子的利市錢有多少,例如有2000元,使用10%即200元來購物,尚可接受,但若有5000元,10%可能太多,便需要調節;家長亦可規定不可買某一類物品,例如遊戲機,「先小人後君子,重點是事前訂好規則;訂好後,亦應完全放手讓孩子管理及使用金錢,不要朝令夕改,孩子才會信服」。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