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著名顧問公司麥肯錫最近發表了一份有關全球債務問題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全球總債務自2007年增加了57萬億美元。相對全球產值,總債務由269%升至286%。當中,中國的總債務急升四倍,飈至GDP的282%,比美國的269%更高,但仍低於全球水平,當然亦低於日本的517%和西班牙的401%。
關鍵在負債方還債能力
很多人會視如此龐大的債務為十分危險。但是,其實這些數字本身意義不大。因為,真正的關鍵並非一個國家的總債務規模,而是其債務結構,特別是負債方所持有的資產有多大和有沒有償還負債的能力。
就以個人按揭貸款買樓為例。所貸的款項高達貸款人全年收入的幾倍,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只要每月按揭供款不超過月入的三分之一,首期已付足樓價的三成甚至四成,完全不影響該人士財政健全的事實。
對於一家企業,同時有欠款和應收帳款更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兩者都會一併計作國家總負債的一部分。
欠款應收帳款被重複計算
至於國債方面,有內債和外債之分。但麥肯錫研究報告的總債務並無區分兩者。一般而言,外債乃指某國對其他國家的負債,如果是淨負債,全國的國民須共同償還債務,但在本國對其他國家負債的同時,也可以是其他國家的債主。惟麥肯錫研究報告所計算的總債務,並沒有理會這點。
2015年跟2007年相比,金融系統應該安全得多了。最低限度,筆者再沒有聽過買樓可以毋須支付首期。但當年英國的北石(Northern Rock)貸出的樓宇按揭可以高於樓價,美國次按貸款亦高至平均為樓價的98%。據筆者所知,現時美國的銀行對批出貸款仍然相當審慎。
銀行審慎批貸 債市健康
當年如日方中的「信貸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場,仍然水靜鵝飛;「信貸違約掉期」本來作為對債務違約的保險性產品,本質沒有問題,卻因缺乏監管以致承保機構經常沒有足夠資金在違約事件出現時履行責任,而且自己沒有持有相關債券的人士或機構都下注賭發債者違約,大大影響市場信息,甚至增加發債者違約風險。CDS市場不再癲,債券市場變得比前健康。總債務上升本身不意味風險增加。
全球總債務上升的一個原因是債息低企。息口愈低,以發債形式融資的誘因也愈大,企業因應不同形式融資成本的改變而增加發債非常合理。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濼觀天下]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