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際政治觀察人士和研究組織指出,目前中國在面對領海爭議,使用了較過去謹慎的策略。分析指出,這是為減少對中國軟實力的負面影響,並有利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減東海宣示主權行動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相比於9個月前中國向與越南有爭議的水域派出中海油981鑽井平台,目前中國在增強爭議海域的主權控制時,使用了更加低調的方法,就是派挖泥船前往南海與菲律賓有爭議的水域,並透過建設工程擴大中國控制的島礁面積。報道引述消息指,這一策略暫時頗為有效,雖然菲律賓表示了不滿,但摩擦並無引起像中越海上對峙的外交事件。報道引述一名中國外交智囊人士表示,中越海上對峙事件的負面影響明顯,影響中國的軟實力,尤其是對於其鄰國展現的軟實力受損,使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獲益,增加軍事衝突風險。
總部位於紐約的智囊機構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統計顯示,中國在東海宣示主權行動有所式微,2013年8月,中國的海警船曾進入中日爭議水域高達28次,但到了去年6月,數字回落到6次。
減東海宣示主權行動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相比於9個月前中國向與越南有爭議的水域派出中海油981鑽井平台,目前中國在增強爭議海域的主權控制時,使用了更加低調的方法,就是派挖泥船前往南海與菲律賓有爭議的水域,並透過建設工程擴大中國控制的島礁面積。報道引述消息指,這一策略暫時頗為有效,雖然菲律賓表示了不滿,但摩擦並無引起像中越海上對峙的外交事件。報道引述一名中國外交智囊人士表示,中越海上對峙事件的負面影響明顯,影響中國的軟實力,尤其是對於其鄰國展現的軟實力受損,使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獲益,增加軍事衝突風險。
總部位於紐約的智囊機構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統計顯示,中國在東海宣示主權行動有所式微,2013年8月,中國的海警船曾進入中日爭議水域高達28次,但到了去年6月,數字回落到6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