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觀塘明渠擬變身河道公園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21日 21:35
2015年02月21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度《施政報告》提倡活化河道讓市民親近享用,渠務署最快今年底會委託顧問展開為期兩年研究,從全港200多條河道之中挑選部分展開活化工程,過去被混凝土覆蓋的明渠可望優先處理,當中觀塘翠屏明渠有機會率先被打造成一條可供市民近距離接觸的河道。該署會參考新加坡經驗,研究發展河道公園及蓄洪湖泊在港是否可行,讓市民在旱季走近河道,進行近水活動,例如沿河流兩岸漫步,甚至嬉水。


啟德河水質差 未能打造港「清溪川」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梁華明接受訪問時表示,該署過去按河道的排洪能力定下改善工程的優先次序,主要是挖深及擴闊,河道卻被鋪了混凝土,被指破壞生態。近年外國的河道改善工程均加入環保元素,例如韓國的清溪川,把一條明渠活化成為國際旅遊景點;港府曾一度研究把啟德河打造成另一條「清溪川」,因水質欠佳及兩旁擴闊空間有限,最後未能成事。


梁華明說,該署最快會在今年底委託顧問研究活化河道。他稱,全港約有200多條河流,顧問會挑選一批河道,以便展開活化水體工程,數量未定,已被混凝土覆蓋的明渠會優先處理,地點不拘,換言之城門河、天水圍明渠等有機會被納入計劃。


優先處理覆混凝土明渠

該署近年完成的西貢蠔涌河道擴闊工程、林村河工程,已加入綠化設計元素,以及提升河道生境,例如以天然石塊鋪在河牀、河岸兩旁挖洞讓魚類棲息(見另稿)。梁華明指出,下一項工程是「起動九龍東4.0」其中一個項目,將覆蓋混凝土的翠屏明渠,打造成「翠屏河」。


按渠務署初步構思,河道底部會鋪設天然大石,筆直的明渠會變成蜿蜒水道,以及於河道兩旁增建行人天橋、河岸步道及綠化平台,有機會成為一條可供市民嬉水的河道,但要考慮水質及海水倒灌等問題。


研發展河道公園蓄洪湖泊

另外,顧問亦會研究發展河道公園及蓄洪湖泊是否可行,但排洪能力方面不能妥協。渠務署總工程師陸偉雄表示,目前正在動工的深河工程第4期,距離蓮塘口岸附近一段河道會闢作滯洪區,暴雨期間,雨水會被引進面積2萬平方米的人工蓄洪湖,儲水量達8萬立方米,暴雨過後才放行,但該蓄洪湖位於禁區,不會開放予市民使用,該署正在新界新發展區物色地點,於河道工程加入河道公園元素,讓市民進行近水活動。


擬引入排洪警報系統

陸偉雄又指出,由於河道首要目的是排洪,市民可於旱季接近河道兩旁,但本港雨季的暴雨可在極短時間內形成,雨量亦大,設計河道公園時,必須考慮安全,該署會參考新加坡經驗考慮引入警報系統,當遇上暴雨,會要求市民遠離河道至指定距離,甚至暫時關閉公園,以保障市民安全。


明報記者 馬耀森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