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生指數公司在2010年設立恒生可持續發展指數(HSSUS),量化企業社會責任價值去挑選成分股。指數至今成立5年,初步顯示股價波動相比大市較小,分紅則較高,去年更錄得11%高回報,大幅度跑贏整體大市僅1.3%回報(見表)。恒指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表示,大幅跑贏大市可算湊巧,部分比重較高的成分股去年表現突出,但長遠來講,可持續發展較佳公司的風險會較低。
HSSUS在2014年錄11%回報,遠高於恒指同期只得1.3%升幅。根據晨星(Morningstar)資料,追蹤該指數的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基金去年回報11.16%,冠絕港股基金組別。
受惠成分股去年表現標青
關永盛指出,目前HSSUS有30隻股份,當中23隻同時為恒生指數成分股、只有7隻不同。恰好去年表現較佳的股份在HSSUS中比重較高,例如去年恒地(0012)漲35%,為升幅最高的恒指成分股,在恒指中為0.7%,不過在HSSUS比重中則為1.4%;另一隻中國銀行(3988)去年升22%,在HSSUS比重高達8.2%,對比恒指中僅佔4.5%。
成立首要目的非收益
另一方面,大幅錄得負回報的恒指成分股(如濠賭股)卻不在HSSUS中,一來一回大幅推高了HSSUS表現。關永盛形容,去年高回報或算是「湊巧」,HSSUS真正的特色應是股息率較高以及波動較小。去年HSSUS的波幅為13.8%,連續第5年低於恒指的波動,去年淨股息率4%,同樣5年來均高過恒指。關永盛相信,這些較重視社會企業責任的公司風險會較低。
但關永盛強調,有興趣以恒生可持續發展指數引導投資決策的,不是為了投資收益最大化,而是首先支持這個概念。「全球都在討論可持續發展,不再只關注股東利益或利潤,而是講求更廣義的持份者利益維護。」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指數,每年評核300多家香港上市公司及300多家滬深上市公司,選出其中分別30家香港公司進入「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以及15家滬深上市公司進入「恒生A股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
評核範圍包括企業管治、人權、勞資關係、環境保護、公平競爭、消費者權益及社會參與。這些範疇以往都不是投資者的關注點。傳統的投資群體當中,甚至有「惡習基金」的投資概念,意即專門投資在煙酒、博彩、軍火等行業,與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眼光剛好相反。
近年天災人禍多 企業責任受關注
關永盛說,很多環保、責任投資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對於可持續發展指數表示歡迎,不過金融市場內卻反應比較冷淡,不過,近年比較冷淡的態度也逐漸有所改變。亞太區經歷過日本2011年的地震、海嘯及核電災難,喚醒了部分投資者,意識到氣候變化等問題可能造成人命傷亡及巨大的經濟影響,而核電事故,又使東京電力公司的企業管治成為熱話。此外,中國近年大力推動綠色能源發展,國內多家銀行對於節能減排的項目增加貸款,造就了許多與環保相關的企業。這些都使更多投資者,包括短線及長線的投資者,把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視為更值得關注的風險及機遇。
正是看到亞太區的金融市場對這些議題的關注,也注意到美國的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於1999年成立,以及倫敦富時的FTSE4Good於2001年成立,均創下了比較成功的先例,恒生指數公司自2008年開始研究可持續發展指數的可行性,後來在2010年7月26日正式成立指數。
成份股若有負面新聞 會被扣分
可持續發展指數正式成立近5年,對很多投資者來說可能是很長時間,但可持續發展始終是個目光長遠的議題。關永盛深信,上市公司參與指數的評估過程,有效提高了它們在環境、社會、管治方面的信息透明度。評核過程中,受恒生指數公司委託的香港品質保證局會先根據上市公司的年報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公開資料完成初步評核後,接觸該公司,讓公司就初步評核結果提供補充資料。而這些補充資料也都必須是公開信息。
另外,若有關公司出現負面新聞,牽涉評核範圍內的議題有機會被扣分。「我們鼓勵上市公司盡量把這方面的信息公開,因為這樣才有助進行評級。」關永盛說。
明報記者 溫紫榆、葉浩霖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