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偉豪、陳思恒﹕先進中的落後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8日 06:35
2015年02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是先進,還是落後?

香港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我們經常聽到有人以「富裕中的貧窮」來形容香港,即使經濟如何發達,仍有多人活在貧窮線以下,貧富極為懸殊;同時,在先進中亦見落後,當很多人都擁有智能電話,足不出戶地走遍世界時,同一個城市裏,竟有四分之一人沒有能力上網。這些在資訊上處於劣勢的人,在其他資源如教育和收入方面亦處於劣勢。我們需要關心這群人,不單是因為經濟的原因,更因為這是一個管治的問題。不能上網的人因未能接收全面資訊,傾向在政治上採取較保守或親政府的立場,而上網和不上網的人在政見上的衝突,正正是導致如今香港社會撕裂的主要原因。


香港號稱是資訊發達的國際都會,但原來相對其他亞洲地區,或主要的歐美國家,香港的互聯網滲透率甚低,只有72.8%,全球排名37(表一)。韓國(南韓)是互聯網較普及的亞洲國家,近八成半人上網,日本也有近八成,至於常被視作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互聯網滲透率亦領先香港。更值得注意的是,表一顯示的是2012年的數據,但據我們去年11月的調查所得,互聯網滲透率仍是72.8%,兩年來沒有明顯進步(註)。表一帶出的重要反思是,在盲目追求尖端科技發展的主流思維下,很可能忽略了人的因素和資訊科技在社會上普及化的問題。


資訊弱勢與社經弱勢並行

表二告訴我們,不能上網的人,是有共同的特徵——一般年紀較大,學歷和收入也較低。上網者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逾四分之一,60歲或以上的長者只佔一成;但不上網者中,長者佔六成二,50至59歲的人也佔四分之一,30歲以下的不上網者更低至1.3%。再看教育方面。上網者逾五成半達大專程度,小學程度只佔2.8%;不上網者絕大部分是中小學程度,大專程度的佔不到一成。最後是收入方面。上網者收入明顯較高,逾六成半月入3萬或以上;不上網者中,月入少於1萬的有近三成半,而月入超過3萬的只有兩成四。由此推斷,資訊弱勢與一個人的社會和經濟條件有密切的關係。


資訊劣勢引發政治盲點

整體來說,不上網者較上網者更支持特區政府,對中央政府亦然(表三)。對特區政府方面,三成不上網者對其表現表示滿意,卻有逾半上網者表示不滿;近四成不上網者表示信任特區政府,但卻有四成四上網者表示不信任。上網者和不上網者各走極端的政治態度,同樣在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上顯現出來。對佔領運動取態方面,雖然無論上網與否,不支持者均佔較大比例,但支持佔領的上網者的比例,仍比不上網者多近1倍。


以上分析對香港作為一個科技先進的國際城市的主流論述,提出重大質疑。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原來有不少人仍是被遺忘了。在上網與不上網這一線之間,對個人面對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已帶來天淵之別。政府要找出這資訊弱勢社群,為他們提供適切的幫助,本非難事。但最弔詭和最令我們擔心的是,這群沒有能力掌握全面資訊的人,同時亦是最擁戴政府的人。


我們不禁暗暗嘆息,由於管治班子得不到較能主導資訊的「信息富有者」認同,而媒體選擇能力較弱的「信息貧窮者」傾向支持政府,甚至成為建制派可以隨時動員的「民意基礎」,政府還會有動機收窄「信息鴻溝」嗎?抑或是藉鞏固這幅「信息高牆」以維持甚至擴大自己的「認受性」?

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2014年11月12至14及17至20日進行「媒體和公共事務」意見調查,透過電話成功訪問1006名18歲以上香港市民

作者黃偉豪是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陳思恒是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研究助理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