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創建智慧城市 香港要發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7日 06:35
2015年0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梁振英在今年的政府施政報告中提到,政府會以東九龍為試點,研究發展Smart City「聰明城市」(有更多的翻譯叫「智慧城市」)的可能性。其實Smart City在外國並非一個嶄新概念,西班牙巴塞羅那更是箇中典範,據當地政府官員表示,Smart City概念並不複雜,只是將既有通訊系統結合市民生活需要。目前的範圍包括優化交通信號、停車指引系統、醫療信息平台、創新教學、智能能源(照明、用水、電網等)、垃圾處理系統、參與式政策制定等幾個方面。


有研究預期,全球Smart City數目於未來12年將會大增,由2013年21個增至2025年88個,每年涉及的投資將由10億美元飈升至120億美元。至於88個Smart City中,亞太區將佔32個。


星洲首爾發展如火如荼

其實,香港周邊國家如新加坡及首爾的Smart City計劃已發展得如火如荼,雖然香港的八達通曾經非常「Smart」,但之後香港的發展卻予人停滯不前的感覺。


Smart City的定義不單止是搞多一點Wi-Fi或是行人檢測器等,更是當城市變得更數據化或科技化,以能提高市民生活水準,讓民生愈發更好。


關鍵是打破政府各個行政部門的Silos(各自為政),整合各部門之間的數據系統,令收集到的資料、數據分析和反饋的過程,發揮更有效作用。因此,政府需要具備領袖力和願景,也包括通過改變法律框架,鼓勵私人企業利用big data(大數據)去發展sharing economy(分享經濟),使不同的公私型的systems都可以在一個平台上有效聯繫和運作,從而推動Smart City的進程。Smart City不止是科技提升,更重要是政府思維的演進,才能使香港不再大幅落後於南韓和新加坡。


不止科技提升 政府思維更需演進

Smart City不單為科技企業締造龐大商機(其中的受惠企業相信應該包括Intel,Cisco,IBM等,提供硬件軟件和顧問服務配套,一個城一個城去整體規劃,肯定是大生意),亦是一個全球性潮流,簡而言之是透過分享及聯繫公私營機構龐大的數據及資料,令日常生活、經濟及商業活動IT化,而非局限於環保、安裝Wi-Fi及監察人流等層面。


[黃元山 經管人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