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光復沙田、光復屯門、光復上水,埋牙肉搏浪接浪。不出旺角,出了家門,家門不幸變成旺角;不出購物區,自己竟突然住在天堂,鳩嗚的天堂,腳趾天天給行李篋按摩,好不舒服(工業安全鐵頭鞋可能好賣過口罩)。
藥房、金舖、水貨店、簡體字招牌無性繁殖,細胞分裂幾何複製,如癌細胞般吞噬了我們的雲吞麵店和小店,趕走了想續租的銀行和老字號。
內地人遍佈港九新界離島,梗有一個喺左近,一天來個13萬人,一年來夠5000萬,如上演港版春運,太多太迫太密太親近了,春運新手遇上春運老將,港人肯定輸蝕。即使是港人自己,如要一年365日被迫逛花市與其他市民摩肩接踵,矛盾必定增加。到2023年,在內地旅客的帶動下,預計訪港遊客將達1億,到時香港民怨將爆完又爆。
有次,筆者的兒子在大圍某屋苑的兒童遊樂室玩,在充滿普通話的氣氛裏,小兒突然被幾個較年長的內地男孩圍着,爭他正坐着的小車。滿以為應讓小孩自行解決問題,誰料男孩們突然將小兒揪出車,並掌摑他,筆者怒斥這幾個頑童,並跟他們的家長理論,奈何對方認為小孩打架是正常。
中央其實是知道香港對內地人和內地遊客吃不消,中港矛盾日增的,否則就不會指示港澳辦研究香港的接待能力。
除了限制一簽多行,中央亦應顧及香港已由「國際旅遊之都」變成「大陸旅遊之都」的問題。根據政府統計處和旅發局的數字,1997年,訪港的內地旅客與國際旅客比例是1:4,今年預計約是4:1。除了內地遊客之外,香港2014年在日韓星馬泰等短途市場和英美德法澳等長途市場均錄得低於千分之一的近乎零增長,情况令人憂慮。
大陸遊客太多的問題同樣困擾台灣,台大有博士生的研究發現,訪台的大陸旅客對國際遊客有排擠效應,以日美客源尤甚。
香港食北客之水已泥足深陷,不能自拔。
作者是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