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問專家﹕妒忌父母親密 借機訓練獨立(2-8歲)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7日 06:35
2015年0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兒子今年4歲,是獨生子,我和丈夫都很疼惜他,他亦很喜歡與我們一起。只是,每當我們兩人逛街時拖手,他都要分開我們,只想爸爸或我拖着他。最近,無論我們兩夫妻在家或外出吃飯時並排同坐,他都表現得不高興,硬要坐在中間,不許他這樣做便大叫,甚至我和爸爸玩得摟作一團時,他一定要加入在其中並盡量分開我們。晚上他睡在我們之間,我們已沒太多二人相處的時間,現在連小小的親密空間他都這樣妒忌,不知應如何解決?


答﹕孩子對父母的親密舉動表示不滿,主要源於他希望得到父母的注意,加上他是獨子,從小到大,家人的注意力總是在他身上,出現向父母爭寵的情况,他認為大家的專注力應集中在他身上。


解釋親密行為原因

其實夫妻間必然會藉着一些親密行為去表現互相被肯定和被愛,只是當小朋友出現後,很多家長都習慣以孩子為先,例如上街時總是拖着孩子,到一天要拖回另一半時,在小朋友眼中看來便覺得是不應該。家長關心孩子的感受是好事,但也不應因為怕孩子不開心而避免與另一半作親密舉動,反而,應該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因真心愛對方才會拖手、擁抱,也可告訴孩子,他和好朋友也可相親相愛,更可用他與朋友仔拖手以示友好作例子。同時,家長亦可反問孩子﹕「如果爸爸媽媽爭吵,你是否更不開心呢?」他自然會明白。


不要事事以孩子為重心

此外,父母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和媽媽都是家庭的重心人物,加上孩子,是三個人為一體,所以爸媽走在一起是正常的,正如爸爸或媽媽都有各自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吃飯時,如孩子要求坐在父母中間,可向他提議,先讓爸媽一起坐10分鐘,隨後才讓他坐在中間,讓他知道自己不是話事人,有時也得聽從父母的話。


父母亦要明白孩子4歲了,也是時候學習獨立,要循序漸進讓他學習到自己房間或自己的牀去睡。作為父母每天都忙於工作和照顧子女,如果連一點pillow talk(說悄悄話)的時間也給孩子取去,對夫妻關係也會有所影響。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資料提供﹕聖雅各福群會渣打香港150週年慈善基金中環樂寧兒童發展中心服務經理梁翠雲

文﹕顏燕雯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