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產家庭「慳住使」 復活節才外遊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5日 21:35
2015年02月1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通脹「跑贏」加人工,錢愈來愈不見使,不但基層市民叫苦,連中產家庭也要「慳住使」。從事保險業的黃太與任職財務總監的丈夫,家庭月入約8萬元,但扣除供樓、兒子學費等開支,僅餘約一成作儲蓄,新年期間開支更大,例如封利市約需6000元、賀年禮盒逾千元,故各項開支均要精打細算,「團年飯一定會在家吃,亦會延至復活節才外遊,因為團費較平」。


封利市需6000元 禮盒逾千

黃太與丈夫、4歲半兒子居於將軍澳私樓,她形容中產家庭是「夾心階層」,家庭月入雖算理想,但各項開支龐大,包括供樓、交稅、兒子學費和興趣班費、供養父母等,每月收入所剩無幾,加上薪金增幅遠遠追不上通脹,尤其是食物、交通等必需品,「衫褲鞋襪加價,可以忍手不買,但必需品無得避,有錢都不見使」。


黃太表示,新春最大開支是封利市,約需6000元,每年平均購買約10盒糖果、曲奇餅禮盒,最少花費逾千元,加上新年期間多親友聚會,「使錢好似倒水咁,所以要精打細算」,例如與雙方父母的團年飯會在家吃,因為外出團年每人最少200元,但在家煮的話,即使過年期間活雞、海參等價格較貴,但在家團年仍較便宜。


春節假期是外遊高峰,但黃太稱不會於新春期間外遊,「實在太貴,同樣的價錢,若復活節才去,可以去多幾日」。不過,她表示,即使怎樣慳,兒子的開支不會慳,例如添置新書包、新衫等,「最多自己和老公忍手,大減價才買畀自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