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家常便飯﹕蔬菜雜炊飯 腸胃也放假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5日 06:35
2015年02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人把吃看得很重要,好像愈吃得便愈有福。


其實身體好、吃得下當然幸福,不過若時時吃很多,令腸胃有很大負擔,身體也會變累,積在體內的毒素也會變多。


大家在冬天常會大魚大肉,若你覺得愈吃愈累,不妨在休假時吃些簡單食物。


好像今次介紹的蔬菜雜炊飯,讓腸胃也放一下假期吧。


清淡健康 病人易入口

近來不少人身體抱恙,加上天氣又冷又濕,令人復原速度更慢。在生病時胃口當然不佳,辛辣、濃味、難消化的食物也不宜吃。這樣選擇好像只剩下清淡的粥品,不過煮粥一般都會用肉來加味,雞牛豬魚總少不了。不知大家有否試過病了幾天後,連肉的味也受不了,就算只是加了一點肉的粥水也難以咽下。這時也不用勉強身體吃肉,反而弄些蔬菜的料理會更易入口。今次介紹的蔬菜雜炊飯便是一個生病時也很適合的料理。把蔬菜切成細條,加入飯煲與米一齊煮便可。煲好後蔬菜的咬口仍在,比起蔬菜粥的口感好得多。


可用松子青豆代木耳

一般來說若米已泡過水,只要加米的1.2倍水便可。若沒有時間泡米,則要加1.5倍的水才足夠。另外若一齊煮的蔬菜會出水,水量也可酌量減少。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用鍋子直火煮,據說比用電飯煲的煮的飯更粒粒分明和彈牙。牛蒡最後才削,切好放太久在空氣中會變色。也可把牛蒡泡在水中,加點醋以免變色。新鮮的本耳非常爽口,口感有點像海蜇,加入炊飯中仍可保持口感。若買不到生木耳,炒香的松子、青豆、豆皮也是不錯的選擇。薑可以驅寒,增加體溫,喜歡薑的朋友可加多一點。除了冬菇,也可加其他雜菇,例如可增加免疫力的舞茸菇。


飯煲「一杯米」= 180毫升

大家有沒有留意電飯煲總附一個膠量杯,一直用這個量杯量米,家裏吃飯用多少「杯」米也靠它。有次量杯不見了,筆者便用一般量杯量了一杯米,才發現煮出來多了很多飯。原來這個膠量杯並不是一般的一杯(大約236毫升),而是非常零丁的180毫升。180毫升便是所謂的一合,視乎是新米還是舊米,重量大約是140至160克,而一合大約代表一個人的分量。


日本的清酒仍用「合」、「升」等古代單位來量度。這些單位全是以大約18毫升為倍數,例如一「升」是1800毫升。因為港人一直以來都是用日式電飯煲,大家便順理成章地用了日式的量度單位來量米了。


■材料

紅蘿蔔 1/3 條

牛蒡 1/3條

冬菇 4朵

生木耳 2朵

薑 適量

白米 1 1/2合(約270毫升)

麻油 2小匙

料理酒 1大匙

鹽 1小匙

■做法

1. 米洗淨後,用冷水浸40至60分鐘

2. 紅蘿蔔去皮切薄片,冬菇、生木耳切條,薑切片

3. 牛蒡洗去泥土,略為削去掉較粗的皮,用削皮器以削鉛筆的方法削成細條

4. 倒去浸米的水,米放入飯煲,加水和1大匙酒;把2,3材料加入飯煲,以一般白飯方面烹煮

5. 飯煮好後不要開蓋,焗多15分鐘,最後加入麻油、鹽拌勻即成

作者簡介

我哋係William&Sandy,是兩個寫電腦程式和算式多過寫食譜、追求自然健康料理的美食主義者。


文、圖/ William&Sandy

編輯/洪慧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