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友人紀惠集團湯文亮近日撰文指細價樓最快3個月爆煲,一石激起千重浪,惹來熱烈討論。湯文亮的理據是市場存在大量高息四按,有關業主難以負擔高息,隨時惹來大量斷供銀主盤放售潮,但隨即引來不少質疑,指市場三按、或四按其實不多,難因此而出現爆煲潮。
市場真正有多少多按物業,筆者未有實際數據,不過經傳媒發掘,原來個別按揭個案真的很嚇人。比如葵涌居屋便驚現一個「十七按」單位,最終淪為銀主盤,以低市價一成易手;市場剛又傳出美孚新邨有一個「九按」銀主盤在放售,到底還有多少同類個案……而若美國年中加息,又或樓價一旦停止上升,那些承造如此多重按揭的財務公司,會否急急迫倉?
筆者覺得,除了湯文亮提及的細價樓多重按揭,以及市場極關注的息口變動外,今年樓市其實存在一個大多數人所忽視的計時炸彈。
去年放寬辣稅 致二手盤荒
去年樓價其實是先行調整,其後政府為了推動立法會順利通過辣稅相關立法,放寬為容許換樓客在購入的樓花盤收樓後半年內售出原持有的物業,也可退回相關辣稅。
換樓客購入新盤後,本應盡快放售原來自住物業,但條例經修訂後獲通過法案,他們購入新樓單位卻可以慢慢出售自住單位,如此原來的二手供應便會凍結,變相減少了市場二手放盤,並因此推升細價樓樓價。因換樓客多數是細樓換大樓,又或是舊樓換新樓,細價樓盤短缺便更加是人為性造成短缺。
然而,今年不少樓花盤會相繼落成入伙,而上周本欄便引述交銀國際的研究,去年約有7000個獲發入伙紙的樓盤,要延至今年才交樓,連同其他今年落成和交樓樓盤,將可紓緩去年供應仍未到位的問題。更要留意的是,今年收樓單位增加了,除了可滿足收樓業主的自住和放租需求,那些原來已擁有自住單位的,更會在收樓後半年內盡快出售有關細價物業,成為細價樓市場的計時炸彈。
今年供應多 空置率料升
近年樓價不斷攀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吸納量比新樓落成量多,以至空置率不斷下跌,令到租金和樓價愈升愈有。不過,正如前述今年到位供應增加,空置率再跌機會大減,甚至有可能回升,對租金和樓價或會起遏抑作用,至於細價樓會否爆煲,則是後話。
周四筆者應邀出席香港電台普通話台的e線金融網新春派對,碰到正成立商舖投資基金的盛匯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以及財經評論員陸羽仁等。李根興說,他多年投資商舖的心得很簡單,就是「低位買,守得住」。而筆者覺得,近年細價樓急升最惹人擔心之處,就是現在高追細價樓的買家,予人的感覺是財政實力較差的,而且既不是在低位入市,如遇上樓價回調,是否能守得住也成為疑問。
高追細價樓 未必守得住
陸羽仁則說,他自已從來投資股票或物業,都是未計贏,先計輸,投入注碼一定不會令自己瞓唔着,而贏錢的要訣,則是要緊記低買高賣,以及要有持貨能力。陸羽仁又表示,投資要配合年齡,如果是二十多歲,可以唔怕博,若是如他的五十多歲,則自然偏向審慎。
從來,處於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便也應有不同投資策略。湯文亮當日也有出席派對,而湯早前在《明報周刊》舉辦的投資研討會提及,現時樓價偏高,就算出售自住物業並無不可,但就要依循三個原則。一是只賣出住在的低質物業,比如二樓或對住垃圾房;二是覺得供樓有壓力;三則是只可40歲以下,賣了自住樓,仍可等調整後再買,若已是40歲以上,便有風險落了車,再沒有重新上車的機會,可說是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便有不同投資應對的另一種解說。
賣自住樓遵三大原則
說到投資應低買高賣,其實是頗違反人性。因股市好,或樓市也好,低位時總是負面消息不斷,而接近頂位時,則是好消息充斥。比方1997年香港樓價升至瘋癲,當時的住宅空置率也是處於低位,但當亞洲金融風暴掩至和「八萬五」出台,空置率回升,樓價便也急跌,而到了2003年空置率升至高位,樓價已跌至不似人形,而樓市便也在這一刻扭轉跌勢。現時不少人認為香港樓價高企合理,乃是因為空置率極低,不過,如回看香港1997和2003年的情况,現時低空置率和高樓價(圖1),會否又是另一次接近轉勢的時刻?
同一道理,去年內地樓價見頂,到了今年初多了人看淡,樓價偏在一月起反彈。其實,根據星展的研究,內地主要城市隨發展商不斷出貨和減少起樓,新盤存貨量已急速下降(圖2),會否又是至少出現短期拐點的時刻?
明報記者 陸振球
市場真正有多少多按物業,筆者未有實際數據,不過經傳媒發掘,原來個別按揭個案真的很嚇人。比如葵涌居屋便驚現一個「十七按」單位,最終淪為銀主盤,以低市價一成易手;市場剛又傳出美孚新邨有一個「九按」銀主盤在放售,到底還有多少同類個案……而若美國年中加息,又或樓價一旦停止上升,那些承造如此多重按揭的財務公司,會否急急迫倉?
筆者覺得,除了湯文亮提及的細價樓多重按揭,以及市場極關注的息口變動外,今年樓市其實存在一個大多數人所忽視的計時炸彈。
去年放寬辣稅 致二手盤荒
去年樓價其實是先行調整,其後政府為了推動立法會順利通過辣稅相關立法,放寬為容許換樓客在購入的樓花盤收樓後半年內售出原持有的物業,也可退回相關辣稅。
換樓客購入新盤後,本應盡快放售原來自住物業,但條例經修訂後獲通過法案,他們購入新樓單位卻可以慢慢出售自住單位,如此原來的二手供應便會凍結,變相減少了市場二手放盤,並因此推升細價樓樓價。因換樓客多數是細樓換大樓,又或是舊樓換新樓,細價樓盤短缺便更加是人為性造成短缺。
然而,今年不少樓花盤會相繼落成入伙,而上周本欄便引述交銀國際的研究,去年約有7000個獲發入伙紙的樓盤,要延至今年才交樓,連同其他今年落成和交樓樓盤,將可紓緩去年供應仍未到位的問題。更要留意的是,今年收樓單位增加了,除了可滿足收樓業主的自住和放租需求,那些原來已擁有自住單位的,更會在收樓後半年內盡快出售有關細價物業,成為細價樓市場的計時炸彈。
今年供應多 空置率料升
近年樓價不斷攀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吸納量比新樓落成量多,以至空置率不斷下跌,令到租金和樓價愈升愈有。不過,正如前述今年到位供應增加,空置率再跌機會大減,甚至有可能回升,對租金和樓價或會起遏抑作用,至於細價樓會否爆煲,則是後話。
周四筆者應邀出席香港電台普通話台的e線金融網新春派對,碰到正成立商舖投資基金的盛匯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以及財經評論員陸羽仁等。李根興說,他多年投資商舖的心得很簡單,就是「低位買,守得住」。而筆者覺得,近年細價樓急升最惹人擔心之處,就是現在高追細價樓的買家,予人的感覺是財政實力較差的,而且既不是在低位入市,如遇上樓價回調,是否能守得住也成為疑問。
高追細價樓 未必守得住
陸羽仁則說,他自已從來投資股票或物業,都是未計贏,先計輸,投入注碼一定不會令自己瞓唔着,而贏錢的要訣,則是要緊記低買高賣,以及要有持貨能力。陸羽仁又表示,投資要配合年齡,如果是二十多歲,可以唔怕博,若是如他的五十多歲,則自然偏向審慎。
從來,處於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便也應有不同投資策略。湯文亮當日也有出席派對,而湯早前在《明報周刊》舉辦的投資研討會提及,現時樓價偏高,就算出售自住物業並無不可,但就要依循三個原則。一是只賣出住在的低質物業,比如二樓或對住垃圾房;二是覺得供樓有壓力;三則是只可40歲以下,賣了自住樓,仍可等調整後再買,若已是40歲以上,便有風險落了車,再沒有重新上車的機會,可說是不同生命周期階段,便有不同投資應對的另一種解說。
賣自住樓遵三大原則
說到投資應低買高賣,其實是頗違反人性。因股市好,或樓市也好,低位時總是負面消息不斷,而接近頂位時,則是好消息充斥。比方1997年香港樓價升至瘋癲,當時的住宅空置率也是處於低位,但當亞洲金融風暴掩至和「八萬五」出台,空置率回升,樓價便也急跌,而到了2003年空置率升至高位,樓價已跌至不似人形,而樓市便也在這一刻扭轉跌勢。現時不少人認為香港樓價高企合理,乃是因為空置率極低,不過,如回看香港1997和2003年的情况,現時低空置率和高樓價(圖1),會否又是另一次接近轉勢的時刻?
同一道理,去年內地樓價見頂,到了今年初多了人看淡,樓價偏在一月起反彈。其實,根據星展的研究,內地主要城市隨發展商不斷出貨和減少起樓,新盤存貨量已急速下降(圖2),會否又是至少出現短期拐點的時刻?
明報記者 陸振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