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股市樓市食肆 處處「糖衣陷阱」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2日 06:35
2015年02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長途的航班中,為了調節時差,除了一些日常文書工作和寫稿外,機上的視聽娛樂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我通常會好好把握這獨有的時間,看看一些平日無暇收看的節目,填補一下自己貧乏的知識。


今次看了一個有關「糖」知識的節目,世衛在2014年3月曾諮詢各界,建議把每人每天糖攝取量由50克減半至25克,即相等於6茶匙。一罐普通汽水已含10茶匙糖,要符合世衛的建議,在城市生活的我們,真的要從根本改變日常的飲食習慣。


吃糖雖感愉悅 實無營養

由於糖(甜食)在心理上會帶來愉悅的感覺,食物製造商都在產品加了糖。所以,就算自己飲食時不加太多糖,一整天糖的攝取量可能不知不覺超了標(美國平均每人每天進食20茶匙糖)。


而且,糖只能為身體帶來熱量,並沒有給予任何營養。在全球發達國家的糖攝取量每年都增加的趨勢下,世衛才作出這相對較大的減幅建議,否則,中央肥胖或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亦會不斷增加。俗語說「糖衣陷阱」,原來不單是糖衣內的毒藥有害,糖衣本身亦不見得是好東西呢!


在投資的世界內,20年來也見不少「糖衣陷阱」,這亦是主動投資(Active Management)可以避免的;就算錯過了一些機會,亦不至於陷入不能挽救的地步。


眼看香港樓市發展,總叫人擔心,我亦努力把握機會去跟身邊的同仁討論,尤其是在2002、2003年期間,一些任職銀行的朋友,因早年銀行提供免息或低息樓宇按揭的員工福利而在1997年買樓,結果在樓市低谷時,既失業又要賣樓。因一個沒有理由拒絕的福利安排,而捲入一次非常艱難的經歷,實在不值得。


建築成本難支撐樓價升幅

渡過難關後,友人明言:「買賣樓宇的決定,實在只應根據自身可承受環境變化的能力去做。」在今日的香港,彷彿像當年任職銀行的人一樣,享受超低息樓宇按揭,但大家可有對冲環境變化的準備嗎?這段時間大家都斷定,上升的都是細價樓,這些需求是剛性的,沒有炒賣投機的成分,而且在通脹和建築成本高企的情况下,這些升幅都是合理的。


可是,以建築成本去支撐樓價的說法,並不容易站得住腳,如果香港所謂的4000元建築成本退到大陸400元人民幣的話,樓價還可以呈強嗎?而且,同一個工種可以長期有8倍的差別嗎?在原油回落至大家未有預計過的價格時,原材料成本下降看來是未來好一段的主調。


風險未對冲 「贏粒糖輸間廠」

何况細價樓的購買力的來源,相信相當兩極:付款能力剛好應付的新置業一族(首期可能來自於長輩現有物業的加按),或是有閒錢的投資一族。


無論是哪一方,都是價格敏感的一群,因此,將來價格的波動將會加大,風險跟收益絕不匹配,極可能「贏粒糖輸間廠」!

下周假期停稿,在此先祝大家羊年洋洋得意!

安保投資大中華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