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加薪救經濟 關鍵是「再消費」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2日 06:35
2015年02月1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陸續有國家領袖開始思考,加薪或許是挽救經濟的良方:既有望重新刺激國民消費,亦可以作為一股對抗通縮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當大選日程逐漸逼近,打工仔票源自然成為政客獻媚的對象。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年初出席商界聚會時,公開呼籲日本企業應更慷慨於上調員工的薪酬,尤其是針對年輕一群。估計今年內,安倍仍會陸續推出經濟改革,一方面提升日本企業競爭力之餘,亦要靠企業加薪刺激零售消費活動。


近日英國首相卡梅倫亦加入行列,呼籲英國企業應該考慮加薪的可能性,認為英國企業已率先享受到經濟復蘇的成果,是時候跟員工分享成果了。


安倍卡梅倫齊向商界施壓

雖然安倍跟卡梅倫齊齊向商界施壓,建議企業加薪,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安倍實際上是在解散國會並在之後大選勝出重掌政權後,才向財閥企業表明加薪的必要;反觀卡梅倫則是在大選前夕,忽然站在打工仔的一邊,向老闆要求加人工。


相較之下,安倍的做法似乎較具前瞻性:因為日本國民消費力始終疲弱,要實現2%通脹預期,首先要鼓勵國民重新消費,而加薪才是提振國民消費意欲的關鍵。反觀卡梅倫則顯得過於功利,因為英國將於5月大選,卡梅倫似在為鞏固自身權力才替打工仔講說話,不像具備通盤經濟復蘇大計。當然,亦不能排除英國為追貼美國的加息步伐,正設法令通脹加快升溫,既為英倫銀行行長卡尼重挽面子落實加息營造氣氛,亦避免日後當美國正式恢復加息時,英鎊有機會跟隨其他主要貨幣下跌一樣,承受資金急速流走的衝擊。


消費增 可抵償企業加薪損失

在美國,1月份就業報告顯示,工資增長有提速迹象。不過,目前美國的工資水平仍不足以推動通脹回升至2%通脹目標。筆者早前曾經講過,美國只會在面對兩種情况下才會加息:經濟復原及通脹升溫;前者環境下加息,股市仍有機會向好;但假如是因為後者出現而加息,則股市休矣。


值得留意的是,當執政者為保權力,開始一面倒傾向勞動階層的權益時,企業利益通常受損,間接對股市的表現構成負面影響。因此,既要企業加人工、又不想股市被拖累,關鍵在於必須確保國民薪酬上漲之後,真正願意多花費在零售消費活動上,當企業「去貨」夠快,自然會願意投資生產,這樣整個社會的經濟齒輪才會重新轉動,帶動經濟增長。


否則,假如國民入息增加而零售消費並無相應提高的話,企業業績轉差,股市殃恐怕只是遲早的問題。


冠一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