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升7點,收報24528點,成交金額640億元。中國1月份消費物價指數失守1%,僅0.8%,見5年新低,當局歸咎於食品價格下降所致,數字上確實如此,但非食品價格亦僅升0.6%,較12月的0.83%進一步下滑,通脹尋底的勢頭亦未見有扭轉或止跌迹象。
市場憧憬人行會再度放水迎擊通縮威脅,A股升1.5%,國指亦跑贏恒指,但投資者入市意欲低迷,就連期指亦僅成交37770張合約。資金轉炒弱勢股,電力、醫藥、新能源、濠賭等多有較強反彈,但尾市升幅多數收窄。
中國CPI繼續下滑,國統局解釋主要是食品價格受天氣、農曆年錯配等因素影響所致。據測算,食品價格按年升1.1%,較12月回落1.8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回落0.58個百分點,約佔CPI同比漲幅回落的八成。數字不會說謊,但也不是重點,趨勢才是。非食品價格變幅由2014年1月的1.89%降至0.6%,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亦由1.99%降至1.2%,下降勢頭相當明顯。
人行勢壓低利率 減息效用不彰
現時理財產品收益率和核心通脹相差達3厘、4厘,實質利率之高可說冠絕全球,人行對於壓低利率定必心急如焚,A股憧憬加碼放水借勢炒上亦很正常。但操作上,減息的效用暫時不大。貸款利率早已市場化,減息應只會令國企、地產商、地方政府等有權有勢的群體受惠,對於體制外的民企、中小企幫助不大,不可能單單減息就拉低全社會融資成本;存款雖未放開,但理財產品實際上已摧毀了利率管制,只要年化收益率高企,減息後會加劇存款搬家,銀行息差收窄又遇上經濟疲弱,放貸意欲只會更低。
降準則鬆綁銀行資金,大家不用為了爭奪流動性大打價格戰,當降準累積一定程度,理財產品會報率便會下降,跟債息和股息率差距收窄後,屆時便會如去年般,出現銀行存款透過理財產品大舉流入股市債市。
中線買保險股博債息下跌
從這個角度看,回報率是重點所在,但5年期國債息僅3.3厘、3.4厘,上證指股息率亦僅約3厘,相對於理財產品的5厘,並無太大的配置動力。因此,在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幅回落前而A股炒上,便主要靠資金自發入市買股票,在經濟仍然低迷、呆壞帳風險甚高之下,唯一誘因就是憧憬放水而炒上。但這種上升原因不大可靠,亦有點鬥儍的味道。
客觀來看,港股繼續牛皮,資金寧短炒弱股、短線超賣股博反彈,但內險股、券商股確實已見支持,惟資金高追的意願也不大。
中線角度出發,買保險股就是博債息不斷下降,債券價格持續上升,同時股市亦會更暢旺水漲船高,券商股仍有落鑊的機會。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市場憧憬人行會再度放水迎擊通縮威脅,A股升1.5%,國指亦跑贏恒指,但投資者入市意欲低迷,就連期指亦僅成交37770張合約。資金轉炒弱勢股,電力、醫藥、新能源、濠賭等多有較強反彈,但尾市升幅多數收窄。
中國CPI繼續下滑,國統局解釋主要是食品價格受天氣、農曆年錯配等因素影響所致。據測算,食品價格按年升1.1%,較12月回落1.8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回落0.58個百分點,約佔CPI同比漲幅回落的八成。數字不會說謊,但也不是重點,趨勢才是。非食品價格變幅由2014年1月的1.89%降至0.6%,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亦由1.99%降至1.2%,下降勢頭相當明顯。
人行勢壓低利率 減息效用不彰
現時理財產品收益率和核心通脹相差達3厘、4厘,實質利率之高可說冠絕全球,人行對於壓低利率定必心急如焚,A股憧憬加碼放水借勢炒上亦很正常。但操作上,減息的效用暫時不大。貸款利率早已市場化,減息應只會令國企、地產商、地方政府等有權有勢的群體受惠,對於體制外的民企、中小企幫助不大,不可能單單減息就拉低全社會融資成本;存款雖未放開,但理財產品實際上已摧毀了利率管制,只要年化收益率高企,減息後會加劇存款搬家,銀行息差收窄又遇上經濟疲弱,放貸意欲只會更低。
降準則鬆綁銀行資金,大家不用為了爭奪流動性大打價格戰,當降準累積一定程度,理財產品會報率便會下降,跟債息和股息率差距收窄後,屆時便會如去年般,出現銀行存款透過理財產品大舉流入股市債市。
中線買保險股博債息下跌
從這個角度看,回報率是重點所在,但5年期國債息僅3.3厘、3.4厘,上證指股息率亦僅約3厘,相對於理財產品的5厘,並無太大的配置動力。因此,在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幅回落前而A股炒上,便主要靠資金自發入市買股票,在經濟仍然低迷、呆壞帳風險甚高之下,唯一誘因就是憧憬放水而炒上。但這種上升原因不大可靠,亦有點鬥儍的味道。
客觀來看,港股繼續牛皮,資金寧短炒弱股、短線超賣股博反彈,但內險股、券商股確實已見支持,惟資金高追的意願也不大。
中線角度出發,買保險股就是博債息不斷下降,債券價格持續上升,同時股市亦會更暢旺水漲船高,券商股仍有落鑊的機會。
[江宗仁 還看今朝]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