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中學中國歷史科課程引起不少討論。有政黨及個別人士要求提升中史科地位,提出把中史科列作高中必修科;亦有人認為中史科「退修潮」問題嚴重,應尋求方法改善情况;課程發展議會轄下的專責委員會亦正就初中中史科改革進行研究,並提出多項建議。中史科改革涉及的問題複雜,筆者認為課程如何改革,應回歸教育專業討論。為進一步了解校方及前線教師的想法,筆者早前向全港中學進行問卷調查,不少校長、副校長及前線教師均提出了重要的意見。
八成校長反對中史列高中必修
中史科應否列作高中必修科,涉及到整體高中學制課程規劃,包括學生報考文憑試時的學科組合、教師編制等。因此,我們選擇就這問題收集校長或負責課程發展的副校長的意見。結果顯示,超過八成(83.8%)受訪校長鎅⑷晡齯贊成把中史科列為高中必修科,受訪者認為現時已有足夠必修科,不應再增加。而且新增必修科勢必影響學生修讀其他選修科的機會,與新高中學制的精神背道而馳。部分校長鎅⑷晡艭{為中史科課程既深且廣,不適合所有學生就讀,轉為必修科只會令學生疲於奔命。
筆者認為,調查結果明顯反映校長及副校長大多反對把中史科列作高中必修科,認為中史科並不適合所有高中學生修讀,尤其是高中生面對升讀大學,需要更多空間選擇其他學科,以便按自己的興趣及強項考入大學心儀學科。
對「詳近略遠」意見紛紜
問卷亦有就最近課程發展議會提出以「詳近略遠」的方式,加強近代史教學內容的建議,諮詢前線教師的意見。結果發現,受訪中史科科主任的意見紛紜,贊成及不贊成的受訪者各佔四成多。可見,前線教師對於「詳近略遠」的改革方向未有共識,前線教師對於近代史能否引起學生興趣,看法亦十分不同。有老師指出近代史十分複雜,學生不易理解,令課程更難在有限的課時完成;反之,贊成的教師認為,近代史較貼近生活,且讓學生認識近代中國發展,有助提升學生興趣。筆者認為,當局落實這項建議時,理應多收集前線教師的意見,若按計劃於9月實行改革,卻未了解前線的教學情况,只會影響前線教學質素。
「退修潮」非中史科獨有
高中中史科出現「退修潮」,是另一個引起學界關注中史科的原因。2011/12年入讀中四的學生中,有10,349人修讀中史。然而,這屆學生應考文憑試時(2013/14年),應考人數卻只有6464,退修率達37.5%,從數字來看難言不嚴重。可是,參與是次調查的中史科科主任當中,卻有超過一半認為情况「不嚴重」,認為「十分嚴重」的僅有3.5%。
這結果或許教人意外,筆者估計這有可能源於退修是新高中課程各選修科的共同現象,例如以2011/12年的中四生計算,各選修科退修率由21.7%至48.4%不等,中史科的退修率則排行第7,可見退修問題並非中史科獨有。
應考慮刪減課程內容
值得留意的是,超過八成受訪者在是次問卷調查中都撰寫了補充意見,且十分詳盡,反映學界對中史科問題十分重視。當中近四成受訪者主動提到課程內容太多太廣的問題,認為當局應刪減課程內容或修改考評模式。可見學界有強烈意見要求刪減課程,當局檢討中史科時應認真考慮這個建議。此外,不少校長鎅⑷晡曭磳雂丰v應在初中必修。現時中史已屬初中必修內容,如何令學生有系統地學習中史,亦屬當局需要處理的問題。
據了解,當局希望在今年9月新學年時落實短期方案,筆者期望當局可更進一步聆聽校方及前線教師的意見,持守教育專業推行改革,真正做到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教授所言之「緩急有次,循序漸進」,讓教師和學生真正受惠於課程改革。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教育界)
八成校長反對中史列高中必修
中史科應否列作高中必修科,涉及到整體高中學制課程規劃,包括學生報考文憑試時的學科組合、教師編制等。因此,我們選擇就這問題收集校長或負責課程發展的副校長的意見。結果顯示,超過八成(83.8%)受訪校長鎅⑷晡齯贊成把中史科列為高中必修科,受訪者認為現時已有足夠必修科,不應再增加。而且新增必修科勢必影響學生修讀其他選修科的機會,與新高中學制的精神背道而馳。部分校長鎅⑷晡艭{為中史科課程既深且廣,不適合所有學生就讀,轉為必修科只會令學生疲於奔命。
筆者認為,調查結果明顯反映校長及副校長大多反對把中史科列作高中必修科,認為中史科並不適合所有高中學生修讀,尤其是高中生面對升讀大學,需要更多空間選擇其他學科,以便按自己的興趣及強項考入大學心儀學科。
對「詳近略遠」意見紛紜
問卷亦有就最近課程發展議會提出以「詳近略遠」的方式,加強近代史教學內容的建議,諮詢前線教師的意見。結果發現,受訪中史科科主任的意見紛紜,贊成及不贊成的受訪者各佔四成多。可見,前線教師對於「詳近略遠」的改革方向未有共識,前線教師對於近代史能否引起學生興趣,看法亦十分不同。有老師指出近代史十分複雜,學生不易理解,令課程更難在有限的課時完成;反之,贊成的教師認為,近代史較貼近生活,且讓學生認識近代中國發展,有助提升學生興趣。筆者認為,當局落實這項建議時,理應多收集前線教師的意見,若按計劃於9月實行改革,卻未了解前線的教學情况,只會影響前線教學質素。
「退修潮」非中史科獨有
高中中史科出現「退修潮」,是另一個引起學界關注中史科的原因。2011/12年入讀中四的學生中,有10,349人修讀中史。然而,這屆學生應考文憑試時(2013/14年),應考人數卻只有6464,退修率達37.5%,從數字來看難言不嚴重。可是,參與是次調查的中史科科主任當中,卻有超過一半認為情况「不嚴重」,認為「十分嚴重」的僅有3.5%。
這結果或許教人意外,筆者估計這有可能源於退修是新高中課程各選修科的共同現象,例如以2011/12年的中四生計算,各選修科退修率由21.7%至48.4%不等,中史科的退修率則排行第7,可見退修問題並非中史科獨有。
應考慮刪減課程內容
值得留意的是,超過八成受訪者在是次問卷調查中都撰寫了補充意見,且十分詳盡,反映學界對中史科問題十分重視。當中近四成受訪者主動提到課程內容太多太廣的問題,認為當局應刪減課程內容或修改考評模式。可見學界有強烈意見要求刪減課程,當局檢討中史科時應認真考慮這個建議。此外,不少校長鎅⑷晡曭磳雂丰v應在初中必修。現時中史已屬初中必修內容,如何令學生有系統地學習中史,亦屬當局需要處理的問題。
據了解,當局希望在今年9月新學年時落實短期方案,筆者期望當局可更進一步聆聽校方及前線教師的意見,持守教育專業推行改革,真正做到專責委員會主席梁元生教授所言之「緩急有次,循序漸進」,讓教師和學生真正受惠於課程改革。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教育界)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