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6月傳行註冊制 A股再添變數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0日 06:35
2015年02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據內地傳媒報道,中證監會由6月開始將新股審批權,下放到滬深兩市交易所,即實行新股註冊制。分析認為此舉對市場衝擊甚大。另外,上證50ETF期權昨首日上市,由於諸多設限成交僅幾百萬,預料初期對於市場影響不大。滬指昨日微升0.63%至3242點,兩市成交4500億,創近3個月新低。


《財新網》報道稱,中證監正部署從6月起,將新股審核工作移交上交所和深交所,各項準備均圍繞此時間點展開。不過,具體時點仍然取決於《證券法》修訂進展以及國務院的最終批准。內地媒體表示,註冊制將打破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估值體系,衝擊「殼」資源的價值。「養殼戶」近來主動聯繫賣盤,首兩個月已有8宗賣殼交易,去年全年為28宗。報道預期今年將有230家企業上市,600家企業正在輪候。


「養殼戶」主動聯繫賣盤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認為,《財新網》的報道「比較靠譜」,一旦6月推行註冊制,對於市場的衝擊很大。他指出,註冊制的核心是加快審批,增大新股供給。審批權力由證監會下放到交易所,且只要合乎程序和法規便可通過。如今中國企業融資難,發債難,因而會盡力爭取上市。


情形會類似於2010年農行上市,引發A股一度雪崩;也如同大批解禁流通股對股票市場造成打壓。


另一方面,註冊制突破了新股的有限供給,目前內地「打新」的策略失效,新股不再引起哄搶;6月之前,如果大市下挫,IPO太廉宜,也會減小註冊制的短期影響。他形容註冊制對於股市總體負面,對於小估值股尤其不利。不過,長期來講,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有利A股規範化。


上證ETF期權首日上市 交投未活躍

至於港交所(0388)被抨擊把關不嚴,註冊制是否步此後塵,洪灝指出,每一個市場都有很爛的公司,但應當做到兩點,第一是上市程序透明高效,第二是違規代價高昂(比如美國的集體訴訟),這樣才會扼殺造假,進入良性循環。


昨日,上證50ETF期權合約首日掛牌,上證所總經理黃紅元稱,初期設置了較高的投資者門檻和嚴格的風控措施,不預期初期交投活躍,而是立足長遠,確保平穩運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