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有Say﹕雨傘運動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10日 06:35
2015年02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作為校長,對今次學生爭取的民主運動,感到既喜亦悲,可謂百感交集。欣慰的是見到學生關心社會發展,敢於追求公義和理想,敢於發聲;也看到學生有條理的組織力,沒有隨處破壞商店,肆意的搗亂,雖有衝擊警方但沒有影響整體治安,引發社會騷亂,這是值得安慰的地方。


學生的年紀始終尚輕,缺乏足夠人生歷練,面對複雜的形勢,只知進而不知退,不懂斡旋和妥協的藝術,以致運動曠日持久。學生的領導漸次出現混亂,不能統合不同政見和路向,導致群龍無首,這是任何運動的致命傷。及後無了期的「佔領」妨礙了市民的正常生活,漸漸失卻民心,讓政府有機可乘,以民心所向為理由,清場來結束這場由學生發動的爭取民主運動,十分可惜。


國民教育失敗

最令我感到可悲的是香港國民教育的失敗,回歸以來,香港政府一直掉以輕心,沒有透過教育,將香港回歸的歷史根由,好好讓學生知道。從歷史角度來看,香港是從英國的殖民地手中交還給中國,原則上香港的政制應依循中國的政治制度,即社會主義政制。但當時的中國領導人知道若要香港實行內地政制,必然會引起很大迴響,於是經多次中英閉門會議後,以「一國兩制」的模式解決回歸政制問題,並承諾日後在香港推行普選。


現在學生爭取的是完全與中國社會主義相反的西方民主,甚至比一般歐美民主國家還要更民主的政治選舉,這便引起中國的憂心,若容許香港實行這樣的民主,會否威脅中國共產黨的政權。所以,中國只好加高門檻,只給予有限度的民主選舉,以策安全。就像當年英國政府管治香港,也不容許在香港實行英國式的民主選舉,只會在地方議會和立法會實行局部直選,但也要有委任議員,直至落實回歸,英國才開放政權,還政於民,香港市民才可一嘗民主氣息。


中國政府現已為香港的民主選舉落閘,我們是否仍有機會爭取民主?爭取策略又應如何?

力求民生自決

我們與其晚上在購物區「鳩嗚」吶喊,在天橋掛橫額,獅子山頭掛直幡,不如多提改善民生的辦法,如增加房屋供應、醫療保障、退休保障、創新科技、演藝多元化、教育產業等,使中國政府相信,我們爭取的是民生自決,絕不是干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權,同時還證明給中國政府看,在社會主義下也可實行民主選舉,讓香港成為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典範,就如三十多年前香港幫助中國實行經濟開放一樣,這樣不但可得到全港巿民的支持和讓中國政府放心,還可能贏盡國際口碑,是多贏局面!

請記着,民主雨傘的構造,彎的手柄才能握得緊、靠得住;太直的手柄,是抵禦不到強風暴雨的!

文﹕鮮魚行校長 梁紀昌

■下期預告﹕港大同學會小學 校長黃桂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