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改良版收市競價 基金反應冷淡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9日 06:35
2015年0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事隔多年打算重推收市競價(CAS),表示要滿足機構投資者、指數追蹤及退休基金多年來的強烈要求。不過,本報綜合多家大型基金意見,普遍贊成引入收市競價,但對機制是否較現有制度有效率,則只抱中立態度,大部分中小型券商更反對引入收市機制,認為或會給予大型基金機會「舞高弄低」。


港交所多番強調,香港是23個頂尖發達市場中唯一不設收市競價的市場,包括機構投資者、指數追蹤及退休基金(如強積金基金)等在內的市場人士多年來亦不斷要求設立收市競價機制。如果不設收市競價時段,追蹤指數的被動投資者難以在收市價執行交易,追蹤誤差會引致投資者損失。


馮孝忠﹕有透明度 不憂舞高弄低

在港擁有最多被動型基金產品的恒生銀行(0011),其執董馮孝忠表示,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追蹤指數「最擔心指數調整時出事」,改良版本CAS引入波幅限制、隨機收市等,「同事睇過,有透明度,不擔心有舞高弄低、做市的情况」。惟被問到是否會較現行做法是更為方便,他則持中立態度。


陳俊文﹕環球大部分市場都有

Calibre資產管理投資部主管陳俊文稱,其投資組合很大幅度投資外國市場,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市場都設有收市競價機制,故「香港盡量有」。但他認為,隨機收市做法令到或然率增加,降低股價被人操控風險,但未必最有效率反應到價格。


安碩A50為本港最大型的ETF,Blackrock亞太區交易與流動性策略部主管金容湘(Sam Kim)亦稱,引入收市競價可以與其他主要國際股票市場睇齊,並提升釐定收市價的效率,讓個人投資者能從中受惠。


至於中小型券商對引入新機制仍然有所抗拒。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永遠名譽會長王國安回應稱,現行機制都已經可以合理定到收市價,而CAS則在非完全公開的市場中利用供求關係定出收市價,形容港交所此舉是特別遷就基金。


防「嘜價事件」重演 限5%波幅

為免重演當年匯控在收市競價時段被大幅「嘜低」,港交所建議在CAS競價限價盤設立限制,頭7分鐘只能是參考價的上下5%波幅,接着2分鐘則是介乎最佳買盤與最佳沽盤價之間。另外又會由電腦系統隨機決定實際收市時間,防止以極端價格輸入系統以及防止關乎收市時間的博弈活動。


不過,時富金融(0510)董事關百良稱,CAS仍然存在漏洞,即時有限制波幅,仍可「被有心人利用」做到5%的價格。王國安又指,港交所不應盲跟外國做法,特別是美國有集團訴訟權等保障投資者法例作出制衡,一旦出事可以追討賠償,而目前香港欠缺這些配套。


明報記者 葉浩霖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