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汽油價被指加快減慢 競爭法有望平息民怨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9日 06:35
2015年0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消費者委員會最新的調查顯示,經過分析過去兩年的國際原油價格及汽油牌價等公開數據顯示,油公司在調整汽油價格時,個別時段出現「加快減慢」迹象。類似的調查以前也做過,所不同的是,消委會這次由於掌握一定數據,具體指出在2013年上半年及2014年下半年兩個時段,分別出現「加快」及「減慢」的情狀——前者是在原油價格上升後4日出現,後者則在原油價格下降之後8天出現。調查並且指出,5間油公司調整油價的行為模式相似,24個月之間,各油公司的調整價格次數各為55至60次。


消委指加快減慢

政府油商各有解說

油價被指加快減慢不是新議題,若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加快減慢可以說是相當一致的感受,不過,從「印象派」的感受到今次調查的「現實派」數據,如何解釋這一情况的出現,特區政府即日的解說是以當局監察普氏平均價與本地燃油價格走勢,並無察覺有「加快減慢」的現象。油公司的解說亦與過往相若,即油價包括多種成本,包括進貨價格以及其他營運成本,即折扣優惠、保險、地價等。總的而言是各說各話,消費者仍然未能從最新的調查數據中有所得益。


消委會這次調查目的,其實是希望競爭事務委員會介入,引起注意有無合謀定價的成分。由於按照日程,競委會的執法指引最快可望今年年中擬定完成,若是一切順利,消委會這次調查是「敲山震虎」,而競委會則是具體入手的一方;消費者對油價升降速度詬病多年,可望因此得到進一步釐清。事實上,要證明合謀定價極為困難,消委會的權力無法蒐集各種所需數據,例如被視為商業機密的成本價格以及入口價格。在這次調查中,消委會亦坦率承認,無法得悉每一批到香港的車用燃油價格數據,只有每月所有車用燃油合計的進口價,因此,要進一步調查,競爭法例責無旁貸。


政府曾經對油價有一定想法,包括公開招標油站地皮,引入其他人士參與巿場,希望以巿場因素帶來競爭,令消費者受惠得益。不過,必須指出的是,汽油不是一般生意而是屬於重工業,投資額非比尋常,行業的入門門檻極高;客觀上也不是可以隨地開設油站,因為每設油站,必然引起鄰近對於安全問題的質疑,如此局限的主觀及客觀條件,令致燃油變成寡頭壟斷的迹近獨巿生意。


油價升降關係民生

競爭法令人翹首以待

消委會的調查再次令社會關注油價問題,儘管消委會有人稱之為「無牙老虎」,然而這些數據至少客觀上說明了一個狀况﹕汽油零售價格與原油價格的上落步伐不一致,尤其是新加坡煉油價格不大可能隨便任意改動,而其他各項成本亦係大致如此,因此,零售價格如此變動就難免令人質疑。不過,消委會所能做到僅是到此為止,若要更進一步調查,只能由競委會出馬。


汽油零售價格關係到重大民生,直接影響到家用及商用駕駛者,由於油價成本必會轉嫁普羅大眾,在租金已經成為大得幾乎不能負擔的營運成本的同時,汽油價格也是另一個令運輸業界頭痛的因素,社會把視線焦點投放於油公司的操作,也是極為自然的事。有一種看法認為,競爭法有礙自由巿場運作,甚至有干預巿場之嫌,這種看法也許是未能全面理解競爭法的本意,應該說,競爭法作用類同球證,它立場中立但可以裁決誰對誰錯;這更不是社會主義大鍋飯一刀切,高度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都有全面的競爭法規。


由於相關數據仍未能充分掌握,因此正如政府及油公司回應消委會調查那樣,到底是不是加快減慢或者是合謀定價,此刻下判斷也許言之過早。不過,社會的關注怎樣說都是一樁好事,年中出台的競爭法可望讓人撥開雲霧得見真相,這是令人翹首以待的半年。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