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濟家庭支柱 置業也要做好保障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6日 06:35
2015年02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我根據Joanna現時可負擔的支出,以照顧家人和部署將來置業為大前提,作出了以下理財分析及建議,希望助Joanna更周全及穩健地早日達成理財目標。


每月740元 有基本人壽醫療保障

首先,Joanna需要提高個人對家庭經濟收入保障和個人健康保障。Joanna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而且待父母退休後需要付出相當於現時收入50%來應付家庭開支。其實Joanna可以考慮選擇每月付出收入之2.5%,先投保一份足夠未來30年照顧家庭開支的人壽保險作經濟保障。Joanna才25歲又不吸煙,健康狀况良好,投保500萬元的30年期人壽保險,30年內固定保險費約為每月440元而已。


預留6000元可月供基金

同時,Joanna也需要一份較全面的醫療住院保險作個人健康保障。一份沒有儲蓄及人壽成分的純醫療住院基本保險,每月保費約300元。計及以上開支,Joanna每月約有8000元盈餘作置業首期儲蓄。


Joanna的理財目標是在35歲前能置業,買入250萬元至300萬元的物業。不過本港這價格水平的私樓已近絕迹香港,因此本人建議大前提還是先努力做好儲蓄部署。考慮到Joanna自身家庭負擔較重,幾年後父母退休,擔子更大,所以筆者先調低Joanna每月可儲蓄首期本金至6,000元,建議Joanna可用未來8年時間,將現有的8萬元港元儲蓄作一次性投資,再加上月供6,000元基金,50%押注於偏低風險、定期收息的東南亞地區通脹掛鈎政府債券基金(以美元計價),餘下50%可押注現時持續平穩向上、但風險較高的醫藥健康護理相關股票基金。若以年度平均6%回報來預算,8年後預期合共可儲蓄的資產約值90萬元,作為置業首期。


投資人幣注意政策風險

此外,外幣投資方面,銀行的高息定期選擇多,但投資者必須考慮存款期的長短,是否能配合自己現金流的需要。如果在定期行使期內要提取本金,Joanna必須了解銀行方面是否需要收取額外手續費和息口計算安排,同時外幣是每月24小時不停交易的,波幅往往有5%至20%,投資者較難預算及捕捉回報。


至於投資人民幣的話,雖然內地銀行定期存款可賺取較高利息,但人民幣始終存在中國政策的風險。


余淑穎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余淑穎 理財信箱]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