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兩鐵」合併起牽頭作用 令人期待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5日 06:35
2015年02月05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以內容包含劇透,慎入!)

在港視眾多的製作中,筆者只選擇了《選戰》。當然它的獨特題材是引人注目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而對於筆者而言,由於它是一周一集,對於繁忙的都市人,這個視聽娛樂的頻率可能比一日一集來得適宜(跟當年的《壹號皇庭》有點相似)。


現實未有普選 《選戰》想像空間大

在劇裏,它主要描述香港有了普選特首後發生的故事。這個命題確實有它的想像空間,可以成為編劇的一大樂園,因為暫時沒有人有太多的實戰經驗去說劇情中有什麼犯駁位,因此,編劇大哥可以暢所欲言。我想不少有看過《選戰》的觀眾都有兩個類似觀點:第一,劇集一再印證,智叔是一個好戲之人;第二,劇中透露的情節,真叫人非常渴望自己有權投票的那一刻,因為劇中的候選人們,會為我們手上的票幹不少光怪陸離的事情,而且傳媒更會在當中推波助瀾,屆時香港又會有如何轉變呢?這可叫人滿心期待。就像不少的祈禱一樣,希望上帝賜給我們智慧,在困局中找到出路,讓作為小市民的我們有那興奮的一刻。


昔日山頭主義 巨企合併不容易

說到興奮和期待,早前有關兩大鐵路公司的合併計劃亦叫市場有不少的期待。筆者曾以此題目跟不少同業及同仁討論,發覺當中有悲觀派也有樂觀派。


在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中,由於是由計劃經濟模式走過來,所以有不少企業是從過往的國營企業轉為股份制公司而來。它們以前的存在目的很多時候並不是以持續經營為本,是以為當地創造就業或做大當地經濟增長而來,因此,在這麼多年回頭一看,這些企業成了不少行業產能過剩的源頭,亦是多年改革的一個題目。


在海外,行業過剩通常是透過企業整合,淘汰缺乏競爭力的一方,可是因山頭主義,在過往要出現比較有規模跨省份的合併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新領導下,可以讓兩大鐵路公司合併成事是樂觀派願見的。可是,悲觀派會重提一些以往不成功的合併例子,例如,在2010年,兩家鋼鐵公司在「鋼鐵產業振興規劃」出台後實行聯合重組,以圖成為全國產能第一的企業,但這幾年以來,悲觀派認為聯合重組所應有的協同效應並不顯著,因此,他們認為如果企業本身的本質沒有根本的改變,這種合併並不一定能起應有的作用。


現屆領導果斷 不再雷聲大雨點小

筆者對現屆新領導是有期待的,不論背後的原因如何,至少他們已呈現了無比的決心去抓緊現時中國至關重要的幾件事情去處理好。在已經不能單靠人口紅利去發展的今天,提升企業(特別是國企)的生產效率是一個要貫徹到底的方法。因此,兩大鐵路的合併絕對不會再是「雷聲大、雨點小」的舉措,反之,它將會起重要的示範作用,成為日後後續案子的參考。


安保投資大中華區 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