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賴振鴻﹕不宜「鬥傻」入市買樓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5日 21:35
2015年02月05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應否買樓,可以說是極個人的問題。曾為無數客戶提供理財建議的誠信理財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賴振鴻認為,買樓要儲首期,也要每月供款;決定是否入市,便要考慮涉及資金的機會成本,現時樓價處於歷史高位,應否以「鬥傻」心態買樓,更應審慎評估。


賴振鴻指出,投資也好,理財也好,都需要有長期視野和部署,買樓涉及投資成分,自然也應對樓市有較長期的看法。「現在樓價處於歷史高位,與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後低位相比,不少物業的樓價升幅已達100%,甚至更高,如非必要,實沒有必要和人家鬥傻高追。個人認為,未來數年樓價會窄幅上落,不會大升,也不會大跌,可以等候更佳的入市機會。」


買樓涉投資 要看長線

賴認為,未來樓價難再大升,一來已處高位,二來看到現屆政府盡力搵地、推地,另一原因則是內地人已減少來香港買樓,最近施政報告更指會撤銷投資移民,加上內地打貪,內地資金流入香港樓市必然減少。「另一方面,香港樓價也難大跌,主要是樓價下跌時,政府便會『減辣』,不過若到了某天政府完全撤去辣招,樓價仍繼續下跌的話,那便要祈禱了。」


他又指出,一些人認為只要是買入自住,便可不理樓價的升與跌。「大家忘記了1997年的大跌市,如果你是1998、99年入市,隨時要10年後才『返家鄉』!實在淒涼。之後還可能再經歷金融海嘯的震盪。不是你有首期便一定要即時買樓,timing很重要,如能在樓價調整時才入市,負擔隨時可少三成。」


他造一步解釋:「只要未來樓價不再大升,或先升後回落至現水平,比如6年後樓價水平與現時相若,但隨時間過去,你加了人工,又或其他商品價格上升,到時才買樓便會較現時輕鬆。」


最忌先行動 後分析

不過,賴也承認很多人買樓,不只是考慮經濟因素。「有人會覺得租樓住很煩,又或老婆覺得沒樓沒安全感,又或覺得租樓住不能自主裝修,這些都未必可以用金錢來衡量。但也有人不怕租樓煩,便可不斷搬住新落成的樓盤,因這些剛入伙樓盤,租金往往較平,而裝修、家電及會所都是新的。所以說,買樓或租樓,是極個人化的決定。」


然而,賴說最忌是不少人會先行動,然後才分析。「我的一名客戶曾要求出售投資組合,原因是賣了美國物業,套了現,多了筆現金,不知如何處理便買了香港的樓花盤,但資金仍不夠,唯有出售組合。其實,賣了外國樓有了現金,也可考慮其他投資,不用急急在高位再在香港入市買樓,最好是好好研究一下才下決定。」


投資最好部署10年或以上

作為理財顧問,自然會有人請教應如何投資,以幫助儲夠首期買樓。「我的意見是,投資應以長期,可能作10年或以上的部署,才不會容易受市場波動所影響。大部分想透過投資能夠買樓的人,預算的投資期可能只有3至5年,這其實難以估算當他需要套現買樓時,投資項目正處於賺錢的高峰期,所以只能建議他們買一些極穩定的收息工具算了。」


明報記者

■「2015股樓大作戰」研討會

踏入2015年,外匯、商品及股市繼續大幅波動,美國退市、歐洲量寬、瑞郎脫鈎、息率欲升還跌,加上國際油價暴挫,內地A股瘋炒如過山車,香港樓價繼續破頂,種種變數均令投資環境難以觸摸。


如何掌握經濟及投資新形勢?股市、樓市投資前景又會如何?《明報》請來星級基金經理黃國英、有「中環巴菲特」稱號的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以及樓市權威學者、中大文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教授,於2月7日(周六)舉行研討會,為大家分析2015年的經濟、股市及樓市走勢,及教你相應部署方法。到場者可獲贈《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陸振球最新出版的《樓市博弈 勝者為王》(圖)乙本,報名及查詢可登入以下網址:http://mpfinance.com/fin2015.ht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