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油業自動化 削工會議價力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4日 06:35
2015年0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二戰後,隨着工業發展,美國工會勢力急速冒起,可是近幾十年在政府打壓、經濟改善和某些工人主導工業日漸息微下,工會勢力已大不如前。2013年一項有關美國工會的調查顯示,在反工會意識抬頭下,工會成員持續減少。


全美12.5%勞工入工會

美國對上一次全國大規模罷工,已要數1980年1月8日,當年石油業工人在工會支持下作為時3個月的罷工。當年油企依賴退休工人和其他煉油廠的工人取代罷工者的工作,渡過難關。共和黨的列根上台後更給工運沉重打擊。1981年「航空管制員工會」 罷工,列根不理政府應該在既有協商管道外保持中立的慣例,動用軍方的航空管制員替代罷工者,瓦解罷工。自那之後,美國工運江河日下。勞工統計局2013年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美只有12.5%的勞工加入工會,低於2011年的13%。


加州組織仍具影響力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加州情况截然不同。加州加入工會的勞工達18.4%,而加州工會2012年增加了10萬多名新會員,與全國工會成員減少40萬人相反。三藩市州立大學勞工就業教授洛根(John Logan)表示,相較於其他州,加州工會組織能力強大,具有政治影響力。最近幾個月美國西岸港口勞資糾紛擾攘多時,本身就是加州勢力強大的國際碼頭工人暨倉儲工會聯盟(ILWU)與代表港口營運商的太平洋海事協會(PMA)討價還價的例子。雙方在2002年時也曾因為談判不果,導致工潮。


今次石油工人罷工,油企應變措施與1980年那次接近,隨着石油業遠比當年自動化,工會討價還價的本錢已大不如前。


綜合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