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有Say﹕音體視藝的魔法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3日 06:35
2015年02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期我提到學校沒有等閒科,中英數常以外的每一科都很重要。我想進一步分享我的想法。我認為每學科都是一個專業,自從英華學校轉成直資模式後,更加印證了我這判斷。


相信沒有人會否認教育的理想是全人教育,但是當我們如此強調時,就不能只着眼於主要學科,孩子的體藝發展及品德培育更形重要,而且必須在小學階段開始培養。


全人教育 培養體藝品德

人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它更影響學生上課及學習的專注和理解力。根據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在2013-14學年收集約10萬名中小學生的體適能數據,發現本港學生各方面體能均較內地、新加坡和歐洲差。其中心肺功能方面,香港男生和歐洲男生差距更大,每分鐘吸氧量低達5毫升,更有27%港生超重癡肥。


說易行難,信念要貫徹到底,必須在某方面作點「犧牲」。我校算是異數,當我們決定減少語文課,以增加體育的課時,家長竟然都沒異議!目前我校共有四名體育老師,部分教節會分成兩小組上課,我們相信只有這樣,每位孩子才有充分的參與機會。七種體育活動,六年的訓練,認認真真地進行,當孩子離開學校時,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以下裨益﹕增強體魄、均衡發展、改善運動習慣、建立兄弟情誼(男孩友誼多在運動團隊中發展出來)、懂得各種遊戲、建立個人興趣。


一般對教育沒有深究的人,很輕易就會妄下判語﹕「那體育老師豈不很舒服?他們沒作業要批改啊!」其實體育科老師年中無休,大小活動都要親身參與,不少周末和假期都要奉獻時間領隊。而其專業性更在於他們要為每個孩子個別打造獨特的體適能培訓;又在參賽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心觀摩,建立「勝不驕,敗不餒」的態度。男孩子好勝心強,只要是良性競爭,那便是個上佳的教育機會。


同樣地,音樂及視藝科都一樣,因為能夠專科專教,老師省卻不少會議時間,大家都可把心力花在課程設計上,內容日趨精密及更具創意,學生自然樂在其中。


默默薰陶孩子生活品味

六年下來,學生學會欣賞中西樂章及掌握三兩項樂器技巧,還可跟你侃侃而談莫奈及林布蘭的畫風,這些都是生活品味,默默薰陶着孩子的涵養和性情。此外,音樂及視藝課堂提供的只是基本訓練,培育孩子的音樂素養,挑戰更大。


據我所知,有學校着學生自行選看一兩場音樂會,以完成OLE(其他學習經歷)的部分要求,有些學生更索性在表演場地的垃圾桶中撿拾棄票交差。興趣要悉心培養,不能以時數規範;興趣也不該是用來充塞portfolio的欄目。


我盼望英華的孩子動靜皆宜,能享受運動的樂趣,也真心喜愛音樂,懂得欣賞什麼是美,那麼他們未來的日子,才會充滿活力和色彩,不至於太枯燥。


作者簡介﹕五位校長輪流執筆,說出教育心底話

文﹕英華小學校長林浣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