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有話說﹕自學能力低 轉IB仲辛苦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3日 06:35
2015年02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不少有開辦IB課程的傳統名牌中學均大賣招生廣告,招收初中生轉讀該校高中IB課程。老友話畀Happy Mama知,IB課程向來被認為對升讀海外名牌大學較有利,所以我都對呢個課程有啲心動。究竟家長在考慮讓子女轉讀IB課程時有什麼要注意?


學習支援較傳統課程少

Happy Mama跟本刊專欄作家,對IB課程素有研究的邵海祥(Herbert)傾過。他認為IB課程着重學生自學及主動思考,跟傳統課程有很大區別。如果孩子一直在傳統小學就讀,轉讀IB中學課程的確需要好一段時間才可以適應。孩子要是在高中才轉讀IB課程,只有三年時間,恐怕更難適應新課程。如真的有意轉讀,Hubert建議家長宜從以下幾方面審慎思考。


首先,跟傳統課程以考試為主導不同,IB課程講求學生自學、主動思考及表達。因此IB課程會較適合自學能力較高、表達能力較強及思想較開闊的學生。家長宜小心因應子女的情况選擇。另外,IB課程在本地算是非主流,因此學習支援如補習社、補充練習等會較針對傳統課程的為少。所以如果子女自學能力稍遜,家長在替子女轉讀IB課程時需要有心理準備,子女將會較難得到學習支援。


IB生報本地大學有變數

升學方面,因為本地大學以招收經聯招(JUPAS)入學的學生為主,對非經聯招入學(Non-JUPAS)的學生人數未有固定限額。早前有聲音指本地大學取錄過多非聯招生,學校日後有可能更改聯招生與非聯招生的比例。所以家長宜審慎思考,子女日後是投考本地大學還是海外大學才再決定。


早幾年不少名校開辦IB課程,成為一陣風潮。Happy Mama認為家長在考慮是否讓孩子轉讀IB課程時宜因材施教,不要因為熱潮或者名牌效應就匆匆下決定。


文﹕Happy Mama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