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千億資金 待上滬港通列車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2日 06:35
2015年02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07年,「港股直通車」雖然胎死腹中,卻曾帶動恒指升破30000點歷史高位;事隔7年,滬港通終於在去年啟動,初時反應慢熱。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待各路關卡放行,過千億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將南下港股,可謂源頭活水;聯通機制又決定了AH股估值的動態平衡,A股牛市,港股也將受益;更何况,滬股通暢旺必然增加本地人民幣成交,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將遠勝新加坡、倫敦等地,而鞏固金融中心地位,正是本港安身立命之本。


進入新一年,各路英豪已開始轉軚看好港股。接近中央的人士則指出,滬港通設計本意並不關心列車哪一側的股民收益更大,其真正意義如同中國第二次加入世貿組織,倒逼中國股市與國際接軌。香港、上海、深圳,三位一體,將帶來一個不容忽視的全球性中國指標,並將吸納巨量海外資本。


巴克萊﹕估值平衡 H股追落後

從交易額看,截至1月19日,滬股通累計交易額2161億元(人民幣•下同),日均54億元,港股通累計交易339億元,日均9億元。從額度使用看,滬股通累計使用額度814億元,佔總額度27%。摩根大通去年已預測今年年中,滬股通便會額度用罄。港股通同期耗用額度僅181億元,佔總額度7%。


自從4月10日李克強總理宣布啟動滬港通,上證指數已升逾六成。通車前H股較A股溢價12%,如今A股反超,較H股溢價三成。花旗銀行首席策略師孫賢兵指出,聯通機制下,H股與A股股價不可能長期背道而馳,必然是動態平衡的過程,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現時H股較A股更吸引。巴克萊董事總經理雷國怡更明確說明,估值平衡將由H股追落後實現。


南向交易 元旦後急增

進入2015年,市場氣氛驟變,A股急升之後,機構開始獲利回吐,花旗、高盛等大行紛紛轉軚看好H股。與此同時,南下交易明顯升溫。從交易量看,元旦前北向與南向交易比例是8:1,元旦後變成了3:1;港股通日均交易額亦從去年的7.3億元增至元旦後的13.4億元。從凈資金流向看,元旦前,日均資金流入港股通約3.7億元,元旦後達到7.6億元,增長了一倍。港股通投資者開戶數量也持續上升。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早前指出,港股通開通前三個月開戶數為38萬,但是元旦後半個月內,新增開戶就達到了12萬,目前總開戶數已經超過50萬戶。


大部分合資格內地股民未落水

業界推斷今年上半年,內地個人投資者50萬元的港股通門檻會放寬。黃紅元指出,內地符合50萬資格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大約有300萬,已開戶的超過50萬,但是真正參與交易的只有不到4萬戶。對於香港股市不熟悉是投資謹慎的重要原因。他指出,上交所將配合證監會提高兩地互推研究報告的可操作性和效率,並配合港交所研究符合內地投資者習慣的行情收費政策。「這些任務都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


內地機構投資者進入港股也正逐步放行。港府官員透露,中國保監會正積極研究讓保險資金透過滬港通持有港股。中保監副主席周延禮則指出,截至去年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240億美元(折合約1872億港元),佔保險業總資產1.44%,比例較小,日後會逐步提高。香港是最大受益者,目前有64%投向香港市場,以股票和債券為主。


公募基金方面,黃紅元透露,短期內會落實其參與港股通。目前,內地基金投資股票的資金存量有1.5萬億人民幣,即使1%的資金進入港股,已是1500億元人民幣。另外,內地首批三隻滬港通恒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已於上月獲批發行,比傳統QDII(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港股基金的手續費用最高節省25%。其中,華夏和南方基金發行的兩隻基金首募超過10億元人民幣。


外資基金研方法參與滬港通

滬股通方面,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指出,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實益擁有權,或需要在內地法規的某些字眼上作出調整。上交所近日指,此問題比較複雜,乃境外機構參與的重大障礙,正研究通過看穿式賬戶或讓外資機構直接在中國結算香港公司開戶等方式來解決。


助港鞏離岸人幣中心地位

滬港通不僅可帶旺兩地股市,更有利於鞏固本港離岸人幣中心地位。由於滬股通交易貨幣是人民幣,便將本地離岸人民幣的使用範圍從貿易拓展到證券市場。花旗香港財資及貿易金融部主管楊長浩指出,隨着滬港通的發展,本港人民幣產品的豐富和人民幣使用頻率的提高,會促使央行進一步擴大本港離岸資金池,遠遠拋離其他離岸人民幣資金市場。如果跨國公司希望建立包含人民幣在內的財資管理中心,將首選香港。這一優勢是新加坡和倫敦等地無法比擬的。


明報記者 顧冷冰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