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心臟科最近就心房顫動引致中風發表臨牀報告,發現約有1%華人患心房顫動(房顫),即心房出現不規則跳動現象,令心臟血液輸出減少,而患者中風的機率較正常人高出5倍。患者以往會服用傳統的抗凝血藥華法林預防中風,但成效較低,而且增加腦出血的風險。研究顯示,新式薄血藥能更有效減少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及腦出血。
市面3款均需自費 每月千元
臨牀報告共研究8754名華人房顫患者,平均年齡為79.5歲,研究期間患者分別進食阿士匹靈、華法林、新式薄血藥,或沒有服用任何藥物,最後發現服用新式薄血藥的患者,每年中風的發病率為2.24%,較傳統華法林的3.1%至7.34%低。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蕭頌華表示,新式薄血藥成效高,患者毋須戒食綠色蔬菜及到醫院抽血檢測凝血指數,而腦出血的風險亦大幅下降。現時市面共有3種新式薄血藥,均屬自費藥物,每月的藥費為700至1000元,較傳統的華法林昂貴,建議政府可考慮將新藥加入醫管局藥物名冊。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