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投資中資企風險高 政策左右股價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1日 06:35
2015年02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概念股過去相當受投資者歡迎,主因經濟增長速度迅速,投資者在「執平貨」的心態下,甚為受落。然而,隨着近年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債務「爆煲」及造假等風險,令投資者有戒心。政策轉向或官員的指導言論,往往觸發中資股大上大落,投資者往往飽食驚風散。


政策轉向快 市場難預測

最新一例自然離不開工商總局鬥阿里巴巴,該局一份《白皮書》令電子商貿板塊下挫,前晚該局又突然澄清,政策轉向之快,實在令市場摸不着頭。最終,投資者成為今次事件的受害人,阿里股價連跌3日,市值由上周一至上周五蒸發逾2800億元。


限孖展高管遭查 中資金融受壓

至於,民生銀行(1988)前行長毛曉峰,被當局帶走調查,亦令內銀股蒙上陰影。中資券商亦繼續被整頓,限制孖展及借貨沽空業務,勢令中資金融板塊受壓。金利豐證劵研究部董事黃德几認為,投資者勢成驚弓之鳥,尤其是二、三線內銀股股價勢受壓,「A股溢價較高,故跌幅或較大折讓的H股更多。」


突出招遏樓價 內房板塊大瀉

實際上,過去內地政府推動限購、限價等措施以壓抑樓價,令內房股一度陷入寒冬,至今仍未算真正走出冬天。中證監之前要查券商的孖展及借貨沽空業務,亦令相關板塊應聲下挫。


至於,去年初濠賭股與科網股齊齊成為牛氣衝天的板塊,但當內地打擊貪腐及管制資金等措施出台,令濠賭股慘成「犧牲品」,股價在去年初至今累跌不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