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找到興趣 會考9分變劍橋生長青網文章

2015年0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2月01日 21:35
2015年02月01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學業成功,除了努力,興趣也很重要。會考9分,入夜校讀高中後,高考A-level也只得一科及格,當年的何競勛可算是典型「學業失敗」青年,惟當他修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土木工程高級文憑時,發現讀自己喜歡的科目,學業大有進步,其後更先考入香港大學,再到英國劍橋大學修讀可持續發展工程學哲學碩士。


由IVE生到劍橋生,成功並沒有捷徑,何競勛的會考英文科只得E,但通過努力看英文報章及記下難懂生字,他的英文已獲英國最高學府認可。


現任導師 經歷鼓勵副學位生

34歲的何競勛現在是香港某上市發展商的結構工程助理項目經理,亦在職訓局的才晉高等教育學院當導師,以自身經歷鼓勵副學位學生。


談到中學時成績,何競勛說﹕「那時感覺自己成績不好,但沒想到差成這樣。以前可能不懂如何處理學業問題,只專注自己喜歡的範圍,例如數學,其他科都忽略了。」家人認為他最好先學懂一門手藝,於是他報讀了土木工程高級文憑,始發現自己很感興趣,讀得更投入。


IVE生初讀港大 曾感尷尬

因為IVE老師的鼓勵,他畢業後報讀港大土木工程。初讀港大,何競勛不太敢講自己曾讀IVE,「始終不是『正常途徑』入去,都有少少尷尬」,而且自己基本功不太好,在英文、數學上要追上其他同學也感困難,要付出更多努力。


工程師深造可持續發展

他畢業後加入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ARUP),做了5年工程師,參與過將軍澳運動場工程項目,又對可持續發展工程概念感興趣,於是找港大、奧雅納寫推薦信,報讀劍橋大學的碩士,結果獲取錄。「(入劍橋)要求都高,主要看你過往學業成績和工作經驗。要交很多文,對方會問如果收了你,你會如何幫助社會?有什麼宏願?」


劍橋的經驗令他大開眼界,他形容香港的大學只是不斷向你灌輸知識,但劍橋則鼓勵你提出意見,「開一個題目,一班30幾人提自己意見討論」。同學來自不同國家,因其背景而有不同觀點,「整個討論很高質素,只是一次簡單討論,已經可以認識到世界各地不同地方的情况」。


做義工為英住戶提供節能建議

在劍橋除了讀書,他亦有擔任當地的環保組織義工,探訪不同住戶了解其能源效益情况,再提供節能建議。有趣的是,大部分住戶都願意讓他入屋,亦很樂意聽他的建議,「他們的文化很接受環保,香港在這方面的意識也在進步,但需要時間去做」。


明報記者 周展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