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物業投資私募基金舵手:小心港樓 歐日韓尋寶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9日 06:35
2015年01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樓市熱火朝天,政府開售2000多個居屋單位,竟接獲10多萬個登記。相對一般市民,那動輒擁有數百億元資本的跨國物業投資私募基金,又是如何看香港的物業市場?


自2005年至今籌得逾40億美元股本的私募基金基匯資本(Gaw Capital),曾伙拍其他基金購入中環盈置大廈、壹號廣場、汀蘭居式服務住宅等多個香港項目,其創辦人兼董事長吳繼煒認為,現在香港的投資物業市場回報偏低,加上內地經濟放緩等因素,現在不是入市好時機且應要小心,投資者更可趁機減磅。


吳繼煒表示,從基金投資角度分析,中國經濟放緩,勢必對香港有影響,也令到如零售物業和酒店項目的加租能力受到限制,而事實上香港吸納內地旅客的能力也趨於飽和,加上一些香港人的短視反中情緒,都是不利香港的投資物業市場。


內地經濟放緩 不利港投資

「我們在過去12個月,在大中華地區只在北京買入一個項目,相反積極在日本、韓國和歐洲物色投資機會,因那些地方樓價低水,有較高的升值潛力。」


不少市場人士擔心,美國若今年起加息,會大大不利物業投資。「我們雖也認為美國遲早會加息,卻不是特別擔心,因加息是代表經濟好轉,物業的收入通常也會在加息周期上升。當然,現時香港物業的收租回報偏低,若升租能力有限,加息便會進一步削弱其吸引力。」


港人買樓槓桿低 難言泡沫

吳續稱,雖然他覺得再在投資中港物業要小心,但不認為兩地樓市存在泡沫。「任何投資市場,出現泡沫爆破,都是因借貸過度,以至當價格向下調整15%至20%,便容易出現『人踩人』。然而,香港現時樓市的槓桿比率不高,樓價跌一成半至兩成,絕對可承受得起,而內地人買樓,很多時更是『現兜兜』,借貸比率隨時是接近世界最水平,那又何來泡沫?」


作為跨國物業投資私募基金,通常會採用那些投資策略?「我們會按不同地區,採用不同的策略。「比如在國內,主要是『跟着基建走』,會尋找如高鐵、高速公路,以及如城市內地鐵建設會帶來的投資的機會,又或看看新興城市帶來的區域改變。」


用本幣做按揭 對冲強美元

至於如英國,吳繼煒指當地正重新建設大鐵路網絡,也是很好的「尋寶」機會。「至於美國,城市建設大多已成熟飽和,近年會留意一些新趨勢,比如年青人遷移至城市工作居住,對市中心平價租住房屋的需求能夠帶來的機遇。」


進行全球性投資,遇上美元偏強,要如何配合?「在美國投資物業,以美元計價,不用擔心匯兌風險。在歐洲、日本買入物業,便盡量利用當地貨幣做按揭,借那個地方的貨幣買樓,便等同對冲了相關的貨幣風險。」


吳又指出,「美國以後,又到了歐洲量寬印銀紙,即貨幣大趨勢是貶值。如此,投資便一定要持有如物業一類的Hard Asset(硬資產)!」


明報記者 陸振球

■「2015股樓大作戰」研討會

踏入2015年,外匯、商品及股市繼續大幅波動,美國退市、歐洲量寬、瑞郎脫鈎、息率欲升還跌,加上國際油價暴挫,內地A股瘋炒如過山車,香港樓價繼續破頂,種種變數均令投資環境難以觸摸。


如何掌握經濟及投資新形勢?股市、樓市投資前景又會如何?《明報》請來星級基金經理黃國英、有「中環巴菲特」稱號的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以及樓市權威學者、中大文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教授,於2月7日(周六)舉行研討會,為大家分析2015年的經濟、股市及樓市走勢,及教你相應部署方法。到場者可獲贈《明報》投資及地產版主編陸振球最新出版的《樓市博弈 勝者為王》乙本,報名及查詢可登入以下網址:http://mpfinance.com/fin2015.ht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