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花旗高盛:A股與實體經濟脫節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8日 06:35
2015年01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A股自去年底開始爆升,借孖展炒股的規模也急劇擴大,使這波牛市同時被視為「槓桿市」。不過,花旗中國研究部主管沈明高,以及高盛私人財富管理中國區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日前分別接受本報專訪時,均指出A股目前槓桿率仍未到泡沫水平,但要持續向上始終需要實體經濟基本良好面支持。


這必須靠加快改革步伐,使經濟動力呈多元化發展,因此兩人皆認為,中央其實可以把經濟增長目標下調到7%以下,以騰出更多改革空間。


現况似「瘋牛」多於「牛市」

「A股近期是升得太多,不過目前加點槓桿還是可以,因為老百姓的槓桿率一直較低」,沈明高道,但他指出,A股向上是不可能沒有來自經濟的基本面支持。同樣,雖然覺得目前A股「憑良心講不貴」,但哈繼銘直言,現時A股與經濟基本面脫節比較嚴重,且借錢炒股盛行:「每日有25%成交量是用槓桿炒的,升跌都會很厲害,所以我不覺得現在是Bull Market(牛市),因為Bull是穩定的,現在應該是瘋牛」,所以他也認為,除非基本面有改善,否則投資A股還是要小心謹慎。


但當中國經濟放緩,如何重建良好經濟面便是關鍵,沈、哈兩人均明言,解決辦法就是以改革推動經濟新動力,且步伐應加快。沈明高認為,中國過去經濟動力單一,以基建投資為主,結果是造成投資成本太高,產能過剩嚴重,因此未來的經濟增長動力必須多元化,以多種構成因素去拉動GDP,而發展多元化經濟動力的過程中,或許會因不同因素的轉強轉弱而出現波動,但只要容忍到波動,經濟動力的彈性將會更強,而要達到這一目的,依靠的便是結構性改革,扭轉過去由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


沈明高:GDP增長可降至5%

「改革步伐,去年是起,今年是動,即改革措施的落實會於今年見到」,但沈明高直言步速仍太慢,要加快就沒有必要把GDP目標調得太高,以騰出更多空間予改革進行,例如開放更多不同領域的投資機會,像剛開始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便需要給予時間發展。


「如果完全傾向推動改革,那麼GDP目標應該下調到5%或6%更有利」,哈繼銘亦持降低GDP以加快推動改革的看法。他指出,現時中國經濟問題是投資過度造成產能過剩,令投資效率大降;若中央更注重改革,就可以花較短時間把現時佔GDP比重近50%的投資率降到40%的適合水平,加快去槓桿;如果堅持要有高增長,則繼續要以債務和過剩產能換取GDP,令槓桿更高,經濟面更脆弱,但「要傾向哪一邊,這就要政府自己取捨」。


明報記者 陳子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