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泰國青年拒做樓奴 儲錢「上車」獨遊世界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7日 06:35
2015年01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這是有關26歲泰國青年「上車」的故事。別誤會,此文主題絕非買樓,他上的是「漫遊世界」列車。Pete Rojwongsuriya,愛以天地為家,過去兩年,幾乎將全部掙回來的錢都花在旅途上,且目標為本,長途跋涉,穿州過省,只為細閱那山那水;獨自闖蕩,無拘無束,天與地盡收眼底,這才是他最嚮往的人生。


2012年碩士畢業後,Pete開始與朋友構思旅行大計,然而未能成事,他「怪責」朋友藉口多多﹕「其實朋友跟我一樣,都希望遊歷世界,但最後他們會用工作或金錢等原因作藉口,約好後又爽約,一拖再拖,最後我決定獨自上路。」Pete的一人漫遊世界大計,在2013年5月成真,首個目的地是柬埔寨,之後的N次旅程,以亞洲為主,包括印尼、印度、緬甸、尼泊爾、中國、新加坡、日本等,衝出亞洲的有澳洲、南非、贊比亞,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到新西蘭。每趟旅程完結,都會返回曼谷的家,稍事休息,然後再上路。


單挑喜馬拉雅山 燃點攀山狂熱

天大地大,怎樣挑選目的地?Pete採用的方法頗特別:先選擇想要看的地標或名勝,按照它們坐落在哪個國家而決定行程和日數。Pete熱中征服山嶺,所以他的遊歷,很多時都要攀山,「我去尼泊爾的原因,是想看喜馬拉雅山,結果在沒有導遊帶領下,獨自登上海拔4130米的安娜普娜基地營(Annapurna Base Camp),環視四周,但見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脈的景色將我包圍,那刻深深覺得,我可以去到全球每個角落」。此後為了一睹烏魯魯(Uluru)巨石、富士山,以及印尼龍目島的林賈尼火山(Mount Rinjani),特意飛到澳洲、日本和印尼一趟,他不介意為單一景點而耗費十天八天,可見Pete對攀山已達狂熱程度。


非洲踏單車狩獵 賞壯麗瀑布

愛看山者偶爾也愛看水,Pete的旅行史,包含10天非洲之旅這一章。他先到南非最大城市約翰內斯堡,於索韋托(Soweto)踏單車,再到克留格爾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參加了4天狩獵旅行,又遊覽布萊德河峽谷(Blyde River Canyon);不過好戲在後頭,這次旅行的「主菜」,其實是到訪全球三大瀑布之一、位於贊比亞與津巴布韋兩國之間的維多利亞瀑布(Victoria Falls)。「泰國人申請贊比亞入境簽證比較容易,所以先從約翰內斯堡乘飛機到利文斯敦(Livingstone),其實在那裏除了看瀑布便沒事可做,但瀑布的景色實在壯麗,單憑這點已值回票價!原本我想去死亡瀑布泳池(Devil's Pool)游水,因水位太高而封場,好可惜呢!」維多利亞瀑布全長1700多米,高度達108米,水池貼近懸崖,在那處游水要抵抗湍湍洪流,絕對是玩命。


說到Pete心目中最重要和最有意義的旅程,新西蘭的慶生之旅必是其中之一。2014年10月20日,他為迎接26歲來臨,從曼谷上機,隨鐵鳥跨越大海,翌日已踏足新西蘭北島奧克蘭。時為南半球的夏季,毋須帶備太多厚重衣物,但上衣、褲子、外套、睡袋等已將65升容量的背包塞個滿滿,連同數碼相機、三腳架和作Daypack用的普通深藍色背囊,長達5個星期的紐國獨行之旅隨即開始。


5星期玩轉新西蘭 跳傘慶生

按計劃,Pete由北一直玩到南,沿路風光無限,新奇事數之不盡:到羅托魯瓦(Rotorua)的Wai-O-Tapu,初次體驗地熱噴泉的威力;在獲譽為「新西蘭最佳一天遠足徑」的東加里羅棧道(Tongariro Crossing)細賞變化萬千的山野奇景;於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Abel Tasman National Park)的沙灘見證碧綠水色;在弗朗茲約瑟夫冰川(Franz Josef Glacier),身體卡在由重7噸巨型冰塊形成的狹窄通道中,舉步維艱;在南島皇后鎮(Queenstown)玩空中跳傘(Skydive)慶祝牛一,4500米高空一躍而下,願望成真;轉至南島中部的Lake Tekapo抬頭望見漫天星河;最後以南島南部城市但尼丁(Dunedin)作為尾站,完成他環遊世界以來最長的一次旅行。


新西蘭之旅完結後,Pete挑選其中70張風景照製成圖輯,連同自製短片一併在個人網誌公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於新西蘭國境得到完美演繹,網民反應相當熱烈,留言不斷,對那一系列有絕美景致襯托的Pete背影照尤其讚好,他自己也十分滿意這次旅程。


盞鬼旅遊家引爆流浪渴望

Pete Rojwongsuriya如此熱愛旅遊,心目中會不會有旅遊家偶像?他想了一會,說出Matt Harding這名字,「是他的片段引發我體內的wanderlust(流浪的渴望)!」Matt生於康涅狄格州,是美國著名的「盞鬼」旅遊家,他以影像記錄自己的旅程,剪輯成Where the hell is Matt?,片段中最有趣之處,在於他每到一個城市,必定會邀請當地市民一同跳舞,然後請途人幫手拍下實况,一年一齣,每個錄影片段的地方皆不同,對香港人而言,可視為《瞬間看地球》的舞蹈版。


30歲前 全副身家作旅費

能夠像Pete那般四出觀光當然有趣,但對大部分香港的年輕人而言,搵錢養活自己已難,周遊列國大概「得個恨字」吧!可Pete認為關鍵在於能否放棄物質享受。「對於使錢,我有優次之分,尤其是『2字頭』的時候,不買車,不買樓,不為短時間快樂而追求物質享受,將所有錢儲下來作為旅費。其實除了機票花費不菲,住宿可以很廉宜,也可自己煮食,更可截順風車,所以去旅行實在不是大家想像的那麼奢侈。」


下一站﹕中東、歐洲

Pete的獨旅計劃,還有4個月便滿兩年,但他完全沒想過停下來,下一次旅行將於本月底出發,經阿曼入中東,遊覽約旦、伊朗、以色列、土庫曼、埃及和也門。「我知道有些國家或因為戰亂而去不到,只有見步行步。事實上,最初因經驗和閱歷不足的緣故,出發前總會精心策劃行程,但自從第二次去印尼和早前去過新西蘭後,我不再打算如此,我們去旅行,是冀望體驗新事物,若事事按計劃進行,那就不是旅行了。」


Pete完成中東行程後,計劃3月底轉飛歐洲,並在那邊停留一段時間,四處闖蕩,此舉無非為了實踐人生其中一項大計──跟昔日在旅途上認識的歐洲朋友見面,他覺得,能夠在他們的家鄉再聚,感覺一定很有趣。


旅途良伴:獨立音樂、科幻小說

一個人就算對旅遊怎樣狂熱,上機轉機落機、巴士的士徒步,漫長的行程和等候總教人煎熬,所以Pete每逢出門,定必聽歌看書打發時間。


談到音樂,Pete耳機傳來的,是一首首Indie Music(獨立音樂)的旋律,而且恰巧都是樂隊:加拿大蒙特利爾樂隊Arcade Fire、俄羅斯頓河畔羅斯托夫(Rostov-on-Don)的Motorama,還有來自南法海濱小城Antibes的M83,都是他近來的心頭好。


音樂以外,文字為旅程提供另一種滋養,話題一開,Pete滔滔不絕:「我愛看書!」書種萬千,鍾情浩瀚大地自然美景,卻愛看科幻小說,最近他沉迷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至1992年)的驚世史詩式科幻巨著《基地系列》(Foundation Series)。Pete解釋鍾情這部科幻巨著的原因,「他對『未來』二字的宏大構想,令我細心思考我們存在的來由,以及將來我們會變成怎樣。這本書寫於上世紀40年代,思維大膽,擁有前瞻視野,故事至今看來依舊沒有過時的感覺,我對將來的人生積極樂觀,或多或少與閱讀這些小說有關」。


至於跟旅遊有關的書,Pete推介美國作家兼攀山專家Jon Krakauer的Into Thin Air(1997)。「Into Thin Air這部書提醒我攀山有多危險,我記得,我是剛從喜馬拉雅山回來後看的,這是首次看旅遊小說,Jon Krakauer懂得如何將旅遊和冒險的故事說得動聽,每段情節只會給你必要的線索,再用剝洋葱的方式,將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呈現眼前,是本引人入勝的書。」


■Profile

Pete Rojwongsuriya(Pete R.),26歲泰國人,生於曼谷,泰國國立法政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電腦科學),再於朱拉隆功大學修讀管理學碩士,畢業後創辦程式和設計公司;熱愛極限運動、設計、天文學和獨立音樂,對人生積極樂觀。(ThePeteDesign.com)


文:蔡俊業

編輯:王芷倫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