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本港經濟持續發展,最新失業率處於3.3%的低水平,連續6個月接近全民就業。即使如此,不少行業卻是人手不足,建造業如是,連一貫被認為「錢途無限」的金融業,都抱怨缺乏足夠人力,特別是基礎人手短缺。隨着人民幣朝國際貨幣方向發展,預期內地資本帳將逐步開放,本港金融服務業將會有更多商機和發展,因此有必要培養和儲備足夠人才和人力去應付市場需求。另外,金融服務業對本港年輕一代提供大量機會,只要他們強化競爭力,將是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
金融業人手短缺
畢業生好高騖遠
金融服務業是本港重要產業,僱用超過23萬人,佔就業人口約6.1%;截至2013年,金融服務業產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6%。展望未來,只要掌握內地金融事務改革開放的商機,金融服務業會是有明顯增長的產業板塊,而且有較高價值和增值空間,對本港未來經濟甚為重要。本港在金融業的優勢,包括市場結構和運作較成熟、法治信譽優良、可迅速進入內地市場、個人稅率低、具備國際專才「易於適應的環境」等,都是內地金融重鎮難以企及;相對於新加坡、倫敦等金融中心,本港也有地緣優勢。因此,本港金融服務業有天時地利優勢,發展空間廣闊。不過,據金融發展局發表的金融服務業人力資源報告,本港不少金融企業面臨人手短缺,其中以私人銀行及保險業的問題最嚴重。
報告列出金融服務業面對的人才、人手問題,包括被視為「不夠吸引力」的中台和後勤部門工作乏人問津、應屆畢業生的業界知識和軟技能不足、業界不願聘請和培訓應屆畢業生、來自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以及供來港國際專才子女入讀的國際學校學額供不應求等。除了國際專才的特定因素,報告觸及一些人對金融服務業是否好高騖遠、內地人才與本港人才的競爭,還有本港年輕一代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不少大學畢業生嚮往投資銀行的工作,因為薪酬優厚,地位優越,滿足感和成就感顯而易見。不過,銀行業的中台和後勤部門工作較機械,對年輕一代吸引力不大,可是這兩個工種對銀行業務極其重要;報告顯示受訪業界公司,有九成多表示未來3年繼續增聘這類僱員,有兩成認為人手增幅會超過兩成。即使中台和後勤工作不算吸引,若屬才智之士加入,在平庸中更容易出人頭地,年輕人從人棄我取角度審視金融業內一些不起眼工作,或許是更好的事業階梯上流機會。
另外,當局加強培訓金融業人才,包括學術界與業界合作,使畢業生有機會將學習與實踐結合,由金融機構現職專才協助畢業生熟悉業內運作,為投身金融服務做好準備。歷來,金融業界寧願挖角也不肯投入資源培養人才,業界須改變這種思維,並確立才能發展架構,讓中台和後勤工作有一套客觀評定能力與表現的準則,才有望改善這兩個工種流失率高和乏人問津的情况。
報告指出,內地畢業生和國際專才對投身金融服務業均準備充足,擁有金融機構所要求的技能。本地畢業生要在金融市場保持競爭力,必須改善和提升知識及技能,報告不諱言若本地畢業生未能適應及配合行業最新發展,業內最頂尖職位將可能流向內地和國際的專才。
香港擁有中西薈萃的獨特優勢,高等教育在國際間亦聞名,近年招攬內地、亞洲區及歐美國家的學生十分成功,不少學生畢業後留港工作,成為勞動市場的生力軍。本地學生若善用這種氛圍,在知識與其他軟技能方面都會有所得益。可是,近年有不少人在職場看到本地畢業生的表現,雖然說不上沒有頂尖分子,但是發現內地畢業生平均表現更優秀。即使以語文而言,一般認為這是內地生的弱項,事實是他們的語文水平,包括英語和其他語文,起碼不輸給本地學生。香港學生的英語優勢,是否只是主觀想像而已?
內地生表現優秀
港生應急起直追
報告指出,本地金融服務業僱員不足之處,主要在語文水平、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又說不少應屆畢業生不單英文和普通話水平未達所需要求,其表達能力和領導才能在國際舞台上與人一較長短時,也有不足之處。金融服務業需要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若本港金融服務業興旺,頂尖人才都會逐利引來,只是若本港年輕一代知識與軟技能不及內地和國際專才,未能成為業界的領軍力量,則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即使強固,在最重要的專才卻缺少本地元素,則金融服務業還不能說全面成功。因此,除了「官商學研」各方參與配合,營造培養人才的整體環境之外,本港的年輕人應該虛心檢視,厚植競爭力,積極趕上超前,爭取成為金融服務業的主導力量。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金融業人手短缺
畢業生好高騖遠
金融服務業是本港重要產業,僱用超過23萬人,佔就業人口約6.1%;截至2013年,金融服務業產值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6%。展望未來,只要掌握內地金融事務改革開放的商機,金融服務業會是有明顯增長的產業板塊,而且有較高價值和增值空間,對本港未來經濟甚為重要。本港在金融業的優勢,包括市場結構和運作較成熟、法治信譽優良、可迅速進入內地市場、個人稅率低、具備國際專才「易於適應的環境」等,都是內地金融重鎮難以企及;相對於新加坡、倫敦等金融中心,本港也有地緣優勢。因此,本港金融服務業有天時地利優勢,發展空間廣闊。不過,據金融發展局發表的金融服務業人力資源報告,本港不少金融企業面臨人手短缺,其中以私人銀行及保險業的問題最嚴重。
報告列出金融服務業面對的人才、人手問題,包括被視為「不夠吸引力」的中台和後勤部門工作乏人問津、應屆畢業生的業界知識和軟技能不足、業界不願聘請和培訓應屆畢業生、來自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以及供來港國際專才子女入讀的國際學校學額供不應求等。除了國際專才的特定因素,報告觸及一些人對金融服務業是否好高騖遠、內地人才與本港人才的競爭,還有本港年輕一代競爭力不足的問題。
不少大學畢業生嚮往投資銀行的工作,因為薪酬優厚,地位優越,滿足感和成就感顯而易見。不過,銀行業的中台和後勤部門工作較機械,對年輕一代吸引力不大,可是這兩個工種對銀行業務極其重要;報告顯示受訪業界公司,有九成多表示未來3年繼續增聘這類僱員,有兩成認為人手增幅會超過兩成。即使中台和後勤工作不算吸引,若屬才智之士加入,在平庸中更容易出人頭地,年輕人從人棄我取角度審視金融業內一些不起眼工作,或許是更好的事業階梯上流機會。
另外,當局加強培訓金融業人才,包括學術界與業界合作,使畢業生有機會將學習與實踐結合,由金融機構現職專才協助畢業生熟悉業內運作,為投身金融服務做好準備。歷來,金融業界寧願挖角也不肯投入資源培養人才,業界須改變這種思維,並確立才能發展架構,讓中台和後勤工作有一套客觀評定能力與表現的準則,才有望改善這兩個工種流失率高和乏人問津的情况。
報告指出,內地畢業生和國際專才對投身金融服務業均準備充足,擁有金融機構所要求的技能。本地畢業生要在金融市場保持競爭力,必須改善和提升知識及技能,報告不諱言若本地畢業生未能適應及配合行業最新發展,業內最頂尖職位將可能流向內地和國際的專才。
香港擁有中西薈萃的獨特優勢,高等教育在國際間亦聞名,近年招攬內地、亞洲區及歐美國家的學生十分成功,不少學生畢業後留港工作,成為勞動市場的生力軍。本地學生若善用這種氛圍,在知識與其他軟技能方面都會有所得益。可是,近年有不少人在職場看到本地畢業生的表現,雖然說不上沒有頂尖分子,但是發現內地畢業生平均表現更優秀。即使以語文而言,一般認為這是內地生的弱項,事實是他們的語文水平,包括英語和其他語文,起碼不輸給本地學生。香港學生的英語優勢,是否只是主觀想像而已?
內地生表現優秀
港生應急起直追
報告指出,本地金融服務業僱員不足之處,主要在語文水平、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又說不少應屆畢業生不單英文和普通話水平未達所需要求,其表達能力和領導才能在國際舞台上與人一較長短時,也有不足之處。金融服務業需要人才,特別是頂尖人才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若本港金融服務業興旺,頂尖人才都會逐利引來,只是若本港年輕一代知識與軟技能不及內地和國際專才,未能成為業界的領軍力量,則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即使強固,在最重要的專才卻缺少本地元素,則金融服務業還不能說全面成功。因此,除了「官商學研」各方參與配合,營造培養人才的整體環境之外,本港的年輕人應該虛心檢視,厚植競爭力,積極趕上超前,爭取成為金融服務業的主導力量。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