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房佳兆業(1638)一直受樓盤被封債務違約的困擾,不只遭港交所停牌,債價更大幅下跌,票面值1元的債券曾跌至30仙水平,許多財經評論員都勸投資者不要對佳兆業債券有任何幻想,我卻力排眾議,於1月8日以34仙購入2016年4月到期的債券,博到期時收足票面值,可收取超過3倍的回報,是什麼因素驅使我認為頻臨破產的佳兆業,其債券值得一博?
細內房企「鬼城」投資 易資不抵債
這個可以從兩方面分析:經濟理由和政治理由。首先,單從經濟看,佳兆業絕對不是一家經營不善或資不抵債的內房股。我一向叫大家避免投資內房股,是當時許多規模較細的房地產商,退而求其次就發展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盲目以為房屋興建了便有市場,結果是那些偏遠地方根本沒有人想住,出現許多鬼城。
我問過地產界老行尊施永青先生的看法,他說這些房產處理方法只有兩個,一是用來養豬,一是用炸藥炸掉,意味興建這些鬼城的房地產商,資金不可能會回籠,最後命運自然是資產值大幅低於債務而遭清盤。因為許多內房都是這形式經營,故我一直叫大家別碰內房。
深圳內房龍頭 爆煲風險低
然而,佳兆業絕對並非那些內房可比,作為深圳房地產的龍頭,它的樓盤絕對是有市場需求的,我在電台也說過大陸房地產值得投資的城市就只有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些內地真正的一線城市。佳兆業的總借貸(債券加銀行貸款)不過是297億元人民幣,資產卻超過1000億元,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的貸款額只有60億元,公司的銀行存款卻有110億元,從經濟層面,哪怕在它的資產打一個折扣再在它的負債加上幾成,要佳兆業應付這一年的債務責任仍綽綽有餘,若不是政治因素,該公司又怎會淪落債務違約陷於破產清盤邊緣?
所以,佳兆業面對的肯定不是經營不善,而是面對國內獨有的政治風險。大家必須明白,投資國內公司特別是民企,公司管理層都有可能干犯了一些國家法律,問題是領導人會不會,或選擇什麼時候清算當事人,這都是投資國內公司的風險。如果國家永遠只希望塘水滾塘魚,集資只靠香港或國內資金,維持這種人治管治絕對不是問題。然而,目前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希望有一日可以像美國以本國貨幣發債吸納國際資金才是中央的鴻圖大計,所以中央才這樣着緊透過香港發點心債或離案美元債為國內企業融資。
就以佳兆業為例,不少跨國大型基金例如貝萊德(BlackRock)和富達(Fidelity)都持有它的債券。對這些大型機構而言,如果純是經濟理由,例如佳兆業破產是因為經營不善,資不抵債違約而令這些海外基金虧損,這實在是無話可說。但目前佳兆業面臨違約,如果理由不過是單單領導人片面「打貪」之言而完全不顧海外投資債權人的利益,如投資中國的離岸債券市場會面臨如此不穩定的政治風險,外國人以後又怎敢再輕易投資中國的債券市場?到時要求的回報只會大幅上升,對國家債券市場「超英趕美」的發展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我深信國家處理事件,無論對佳兆業管理層個人層面怎樣政治打壓,對國際債權人一定會有一個公道的處理。
自月初爆出債務違約,佳兆業的債價已經由30仙回升到50仙以上,無論傳言深圳政府尋找白武士,或融創(1918)的收購是否屬實,佳兆業債權人最霉運的時刻已經過去。本欄的讀者或有like我facebook(www.facebook.com/buytillsuspension)的朋友,如果有跟我買佳兆業債的,恭喜你,三倍的回報應該會袋袋平安。
獅子山學會 行政總監
[王弼 獅觀點]
細內房企「鬼城」投資 易資不抵債
這個可以從兩方面分析:經濟理由和政治理由。首先,單從經濟看,佳兆業絕對不是一家經營不善或資不抵債的內房股。我一向叫大家避免投資內房股,是當時許多規模較細的房地產商,退而求其次就發展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盲目以為房屋興建了便有市場,結果是那些偏遠地方根本沒有人想住,出現許多鬼城。
我問過地產界老行尊施永青先生的看法,他說這些房產處理方法只有兩個,一是用來養豬,一是用炸藥炸掉,意味興建這些鬼城的房地產商,資金不可能會回籠,最後命運自然是資產值大幅低於債務而遭清盤。因為許多內房都是這形式經營,故我一直叫大家別碰內房。
深圳內房龍頭 爆煲風險低
然而,佳兆業絕對並非那些內房可比,作為深圳房地產的龍頭,它的樓盤絕對是有市場需求的,我在電台也說過大陸房地產值得投資的城市就只有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這些內地真正的一線城市。佳兆業的總借貸(債券加銀行貸款)不過是297億元人民幣,資產卻超過1000億元,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的貸款額只有60億元,公司的銀行存款卻有110億元,從經濟層面,哪怕在它的資產打一個折扣再在它的負債加上幾成,要佳兆業應付這一年的債務責任仍綽綽有餘,若不是政治因素,該公司又怎會淪落債務違約陷於破產清盤邊緣?
所以,佳兆業面對的肯定不是經營不善,而是面對國內獨有的政治風險。大家必須明白,投資國內公司特別是民企,公司管理層都有可能干犯了一些國家法律,問題是領導人會不會,或選擇什麼時候清算當事人,這都是投資國內公司的風險。如果國家永遠只希望塘水滾塘魚,集資只靠香港或國內資金,維持這種人治管治絕對不是問題。然而,目前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希望有一日可以像美國以本國貨幣發債吸納國際資金才是中央的鴻圖大計,所以中央才這樣着緊透過香港發點心債或離案美元債為國內企業融資。
就以佳兆業為例,不少跨國大型基金例如貝萊德(BlackRock)和富達(Fidelity)都持有它的債券。對這些大型機構而言,如果純是經濟理由,例如佳兆業破產是因為經營不善,資不抵債違約而令這些海外基金虧損,這實在是無話可說。但目前佳兆業面臨違約,如果理由不過是單單領導人片面「打貪」之言而完全不顧海外投資債權人的利益,如投資中國的離岸債券市場會面臨如此不穩定的政治風險,外國人以後又怎敢再輕易投資中國的債券市場?到時要求的回報只會大幅上升,對國家債券市場「超英趕美」的發展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我深信國家處理事件,無論對佳兆業管理層個人層面怎樣政治打壓,對國際債權人一定會有一個公道的處理。
自月初爆出債務違約,佳兆業的債價已經由30仙回升到50仙以上,無論傳言深圳政府尋找白武士,或融創(1918)的收購是否屬實,佳兆業債權人最霉運的時刻已經過去。本欄的讀者或有like我facebook(www.facebook.com/buytillsuspension)的朋友,如果有跟我買佳兆業債的,恭喜你,三倍的回報應該會袋袋平安。
獅子山學會 行政總監
[王弼 獅觀點]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