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林泉忠﹕再論「普選」與「港獨」的關係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6日 06:35
2015年01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批《學苑》所引發的「港獨」議論繼續發酵。官員、建制派及御用媒體齊聲口誅筆伐,不僅誓要將「港獨」消滅於萌芽狀態,還將「佔中」「港獨」連接,以正當化廣大學生與市民爭取真普選訴求的否定與扼殺。


「佔中」「港獨」言論是否違法,自然應根據現行法律來處理。目前特區政府包括律政司及司法機構,並沒有提出「港獨」主張是違法的見解。「佔中」行為最終透過司法程序來處理,「港獨」言論是否受到法律的保障亦可透過司法進行澄清。然而,這場「反港獨言論風波」卻是由特區政府以政治力量對社會異議進行排山倒海式批判的形式呈現,因而引發香港社會維持言論自由的疑慮。


香港主流民意不支持「港獨」、沒有任何立法會議員主張「港獨」、「港獨」思維不被大部分中國人民所接受,這「港獨三不」是客觀的事實。同時,停留在言論層面的「獨立」主張在民主開放的國家與地區包括英國、美國、日本、台灣等都受到法律保障,也是客觀的事實。言論與行為之間的根本區別,不應混為一談。


再者,在港英時代不存在的「港獨」主張為何在今天出現,倒是值得嚴肅探討的問題。遺憾的是,官方及御用輿論慣性地將責任推給「外來勢力」及「被利用」的年輕人,而全面無視政府壓制民主訴求與香港本土意識高漲乃至「港獨」主張興起之間的因果關係。


2007年11月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所進行的民調,顯示七成的受訪者認為盡快實行普選及八成認為中國成為民主國家「會增加香港市民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


毋須贅言,要強化香港人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要阻止「港獨」意識的蔓延,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強化單向式的「愛國主義教育」,而是履行對香港普選的承諾及推動中國的民主改革。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 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