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八大撥款機制改革 擬零和遊戲引競爭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5日 21:35
2015年01月2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現時八大院校經費主要來自政府,撥款機制已沿用20年。教資會上月底與八大校長會面,諮詢他們對未來改革撥款機制的意見。據了解,諮詢文件明言各院校校長不能假設資助能一直維持現狀,未來八大競爭撥款必然是「零和遊戲」。有大學高層解讀,教資會有意將大學分為教學和研究兩類,將資源向後者傾斜,甚至可能出現「研究型」大學每取錄一名學生,其所獲資助比「教學型」大學相同學科的學生為多,結果不同院校學生將會「修讀同科但不同資助」。


分教學研究兩類 料傾斜後者

2014/15年度教資會向八大撥款預算約為156億元,其中152.9億元是整體補助金(block grant),當中約75%是按學生人數和修讀學科計算的教學撥款、23%是根據研究生數目及其他因素計算的研究撥款、2%是其他撥款。目前教資會並無公開研究撥款的計算方法,相信教資會本周二(27日)公布新一輪八大院校研究評審表現時,將同時就此作交代。


消息人士透露,教資會上月底與八大校長會面,並且發出諮詢文件要求院校回覆。文件明言,政府資助不足以讓院校繼續發展,八大亦不能假設政府資助一直維持現狀,又指目前撥款機制已沿用20年,需探討現有撥款機制能否應付未來10至15年的挑戰,強調未來院校競爭資源必然是零和遊戲。


「不能假設政府資助一直維持」

據了解,文件拋出多條問題,包括院校是否同意日後改為按院校功能撥款,例如專注研究的院校可獲較多研究經費、是否維持目前以學生人數和科目決定教學撥款金額、未來應否撥更多研究經費作重大研究等。


有大學高層分析,文件顯示教資會其中一個想法,是將院校劃分為研究型和教學型,然後將現時教學和研究撥款二合為一,按院校功能計算每名學生的撥款。換句話說,同一學科的學生入讀研究型大學所獲的資助,將比入讀教學型多,出現「同科不同資助」情况,打破現時同一學科學生入讀任何院校所獲資助額相同的情况。


將現院校「同科不同資助」

教協會長馮偉華擔心,未來教資會撥款將進一步向港大、中大、科大等研究方面較強的大學傾斜,但他認同社會應探討來如何分配大學資源,以及大學是否需要加學費增加資源。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建議,日後應維持向規模較細的院校提供研究經費,長遠而言,大學若有需要加學費,亦應分階段遞增。


明報記者 蕭輝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