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作為小兒外科及泌尿科醫生,我要接觸一部分患腎衰竭的小朋友。兒童腎衰竭的治療十分複雜,是病童、家人和醫護同心去打的持久戰。當我見大陸有兒童因為毒奶粉而患上尿路結石甚至腎衰竭,他們的制度下家人更要為治療和其開支奔走;當我在國際會議上,見醫生研究三聚氰氨小兒尿路結石的治療,我很心痛。人禍造成的病例,一個也嫌多。早前本港的地溝油、劣質肉,還未有致病個案已得到廣泛報道甚至懲處,正正是制度給我們的保障。
我時常收到病人和家長的感謝信,但我總想告訴他們:要多謝的不是我個人或個別團隊。縱然香港公立醫院的運作未算完善,但這制度的確讓病人得到合理治療卻不用擔心開支。這制度也讓我們的決策純粹基於醫學考慮,我們不會因治療方案而賺多賺少。
我曾接觸不少「雙非」病人,有些來自較遠省市,加上交通費、父母證件問題,來港治療有很多不便,也未必比在大陸便宜。縱使文化差異甚而言語不通,父母對我們的信任還是勝於對大陸的醫院。大陸有很多醫術超卓的醫生,但一般病人不容易找到他們,即或見了,有時病人也懷疑所建議的治療是否最適合自己,還是為了醫院的利潤。利益瓜葛加上監管不善,使醫患之間往往缺乏信任,也是糾紛的原由。另一方面,一些在大陸當醫護的朋友,他們憑良心或本着對上帝的信心去做決定,在實踐時卻每每受壓,好不無奈。
只想香港不要急速倒退
病人要感謝的還有香港的教育制度:我出身的普通家庭,仍然可以讓我讀到好學校。讀醫學院的20多萬學費貸款,我也可以畢業後才清還。
作為基督徒,我深信我們的健康都是上帝的恩典,也是上帝使用了香港這城市和它較健全的制度來傳遞這恩典。作為80後香港人,我享受着過去較良好制度為社會帶來的好處。若我今天不去捍衛它,實在對不起我們的下一代。
有人認為基督徒應專注改變人心而非改革制度,又有牧者說民主制度不是「萬靈丹」。從來沒有一所學校的學生全都乖、全都讀書有成,但父母還不都想把孩子送到名校去?說什麼制度不是「萬靈丹」的人,請別再口是心非。
我是溫和派。我沒有信奉哪種社會制度為完美,也不敢說從前的制度完全公平;我只想香港不要急速倒退,變得比以前更不公平、更腐敗、更黑暗。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