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智傑﹕你的神名 我的自由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4日 06:35
2015年01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針對法國《查理周刊》以及猶太人的一連串恐怖襲擊,使這份素以辛辣作風惹來爭議的雜誌一紙風行,並再以伊斯蘭教先知作為創作題材,又一次於眾多伊斯蘭國家激起千重浪。正當教宗四處宣揚宗教和平之際,國際社會彰顯新聞自由的決心,跟中東、非洲以至是其他伊斯蘭信眾捍衛宗教的意志,卻各自叫陣,且劍拔弩張。這可是已故學者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 筆下「文明衝突論」的戲碼。


自由和宗教,可說是人類文明中兩組最具感召力的圖騰。「不自由,毋寧死」——美國政治家亨利(Patrick Henry)的名句,道盡古今中外多少人為何要投身革命、改變社會。而新聞自由,則是民主社會以至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它是讓資訊流通的重要憑藉,也是讓人得到資訊、交流思辨、創造知識和實踐民主的堡壘。縱使新聞自由也為我們帶來滿天謾罵、嘩眾取寵、甚至有時不堪入耳的噪音,但它仍是避免我們社會在沉默中消亡,或在沉默中爆發的重要防線。是故美國第三任總統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說,若要他在政府和報章二選其一,他將毫不猶疑地選擇後者。


不過,毫無節制的自由,則幾乎肯定會走火入魔,吞噬人類心靈,以至傷害他人而不自知。制約自由的法碼,一是國族主義,以對國家體制或民族情懷的認同感,接受公權力和法律的制約,平衡人與人之間享有自由的尺度。不過,國族主義和國家體制本身也充滿爭議,而且會往往被推向自由的對立面。


而對自由的另一種主要制約,便是宗教信仰。無論是有系統和組織的教派,或植根民間的鬼神習俗,大多有導人向善、約束惡行的原則(我暫且無意在此探討邪教的爭議)。相較於國族主義,宗教信仰更貼近生活,而且有潛移默化、移風易俗之效。祈禱、崇拜、祭禮、拜神等行為,成為不少信眾生活的一部分,並起了堅定心志、警惕人心的作用。即使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冤魂索命」等民間傳說,或多或少也有約束行為、建立道德規範意味。對篤信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冒犯宗教神名或習俗禁忌,即使是在現代社會裏,仍是可大可小的事。在人類歷史中,由宗教信仰所引發的衝突和戰爭無日無之。宗教,體現了人類至善的美德,同時也不幸地引發人類極惡的行徑。


欠同理心 易變敵我矛盾

浪漫激情的自由意志,一旦跟不屈不撓的宗教精神糾纏起來,後果相當難料。誠然,自由和宗教並非必然衝突。部分宗教派別的創立過程、主張和發展歷史,亦有追求自由、反抗壓迫的一面。惟當自由意志跟宗教精神之間的糾纏欠缺了同理心,則很容易會變為勢成水火的敵我矛盾。當世人聲討殘害新聞自由的恐怖主義時,亦有愈來愈多的報道探討伊斯蘭文明跟西方世界的衝突從未停止過:法國早年禁止人們在街上帶頭紗(不少伊斯蘭婦女的服裝),瑞士也公投禁止興建宣禮塔(清真寺的常見建築),歐洲輿論對歐陸的伊斯蘭社區亦有熱烈討論。除了捍衛新聞自由外,從自由與宗教之間的互動,或可讓我們更立體地審視近期讓全球惴惴不安的恐襲。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