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國樑﹕上海造5萬噸級兩棲艦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23日 06:35
2015年01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3年前本人以筆名梁天仞寫了篇名為〈中國打造均衡艦隊〉的長文,披露中國決策發展4萬噸級兩棲攻擊艦或直升機航母,該文發表在一份雜誌當年6月號上。同年11月,海軍少將尹卓在中國央視《今日關注》節目中,首次以官方身分證實中國發展4萬噸級兩棲攻擊艦。翌年,官網披露了一份中國海軍18種裝備研製表,其中第7項是001A首艘國產航母,製造地點為大連重工;第10項便是5萬噸級兩棲攻擊艦。這18種裝備顯然屬於「十二五規劃」(2011至2015年)的內容。3年過去了,中國大型兩棲攻擊艦發展到什麼程度呢?


貿易先行國旗跟不上顯尷尬

2004年中國決策發展大型航母後,軍內隨即掀起了要不要發展兩棲攻擊艦的辯論,其後決定發展兩萬噸級的071型船塢登陸艦,即目前已服役的昆崙山艦、井岡山艦和太行山艦,後續3艘目前正在建造。


071型船塢發陸艦可以裝載兩艘目前世界最大的LCAC「野牛」氣墊船,明顯優於日本的「大隅」級兩樓艦。但其缺點也很明顯,例如火力不足、空中支援能力有限、指揮硬件設施不足、不能負起艦隊核心的作用,因此發展兩棲攻擊艦的呼聲再起。另一方面,非洲蘇丹內戰的爆發,突顯中國維權能力的不足,數以百億美元計的投資隨時化為烏有,中國空有大型航母和戰略核潛艇卻派不上用場。隨後的利比亞內戰再度重現「貿易先行,國旗跟不上」的尷尬,當地的中國資產任人予取予攜。這令中國認識到,兩棲攻擊艦在軍事或人道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發展美國式大型兩棲攻擊艦成為軍內的共識。


戰力接近「女王」級航母

初期,中國以美國「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為藍本,該艦排水量4萬噸,甲板長249.6米、寬42.6米。但美國最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已達4.5萬噸,長257.3米,比黃蜂級增加約8米,也更寬些,這是為能起降F-35B短距/垂直升降隱身五代機,以及V-22魚鷹式側旋翼戰機,前者搭載10架,後者12架,空戰能力已很接近法國的核航母「戴高樂號」和英國「女王」級航母。英國「女王」級航母雖達到5.6萬噸,但由於無彈射起飛和阻攔降落裝置,只能配備F-35B短距/垂直升降戰機,常被嘲笑只是兩棲攻擊艦。


研究了美軍的使用經驗後,中國決定發展5萬噸級兩棲攻擊艦。新華網刊登了一張中國兩棲攻擊艦的繪圖,相信是最靠譜的一張。該艦長約265米,起跑線上停有4架帶有前鴨翼的固定翼戰機,艦側停有兩架、甲板還可見4架大型直升機,兩艘類似LCAC「野牛」氣墊船隨艦航行。1月9日筆者在《明報》文章〈隱身殲-10問世 料上遼寧艦〉,該圖的鴨翼固定翼戰機與此相類似,有消息稱,隱身殲10的另一型可以實現短距/垂直升降,完全可部署在兩棲攻擊艦上。加上機庫儲量,中國的5萬噸級兩棲攻擊艦可搭載12架短距/垂直升降的隱身殲10,20架各型直升機,以及無人機和其他「新概念飛行器」。


江南廠全力建4艘 不造航母

中國5萬噸級兩棲攻擊艦的首艦的建造工作正在上海江南長興造船廠全速進行,與001A國產航母一樣採用總段建造法(block method of hull construction),即先造好各分段,再在船塢總裝。總段建造法速度快,但技術要求極高,例如幾百噸重的各分段之間的精密配合度誤差為毫米以下。今年或最遲明年便可見到中國大型兩棲攻擊艦的身影,該艦採用大型燃氣輪機作動力,建造量不會少於4艘。


此外,江南廠還承擔了排水量1.2萬噸大型驅逐艦的建造。後續的3艘071型大型船塢登陸艦以及批量生產的052D導彈驅逐艦也在上海建造,任務之繁重可想而知。換言之,上海不會承擔任何航母的建造工作,以集中全力完成上述任務。


作者是香港軍事評論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