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核心基金尚未推出,兩大強積金業界龍頭已搶先減費。昨日匯豐、恒生及宏利均將基金收費減價,其中匯豐及恒生以環球股票基金減幅最多,高達37%,連最受歡迎的中港股票基金亦減價17%,但保本保證基金則「企硬」高價不減。宏利亦推出家庭優惠計劃,變相減價。兩大積金商佔市場份額近五成,其中匯豐更算是歷來最大減幅。業界及學者認為,雖然是次減價或為同行帶來壓力,但未必立刻帶動其他積金商跟隨減價,以致引爆減價潮。
明報記者 鄭智文
匯豐被動基金逾半減兩成
匯豐強積金智選計劃中,大部分基金管理費由1.75%下調至1.45%,減幅約7%,運作上採取較被動式管理的易選及自選計劃,基金減價幅度則較大,當中逾半減幅達兩成,管理費由0.99%降至0.79%。
至於宏利昨日推出優惠,鼓勵客戶邀請家人一同轉投旗下基金;按帳戶總強積金累算權益淨金額總和,以決定紅利獎賞,若總和介乎7.5萬至15萬元,則只獲150元紅利,若總和達100萬元,則可獲取5000元紅利,變相扣減管理費。
宏利推紅利優惠 變相減管理費
對於匯豐帶頭減價,宏利公積金信託首席行政總監吳智珊表示,每家積金商各有定位,始終客戶不應只看減價,仍要看回報。行內市佔率排第三位的友邦則對個別公司收費策略不便置評,但聲言同行是次減費不會引發減價戰。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出,匯豐身為龍頭,今次減價可能在行內帶動減價潮,以減幅計,相信其他積金商亦有空間減價,惟匯豐多年來已數度減價,並非每次都能令其他積金商跟隨,仍須視乎各基金規模、基金策略及投資產品等因素,例如部分基金要由基金經理揀股票,因此費用仍須企高。
有基金界人士認為,業界正式的減價潮,或要視乎核心基金正式推出後,有多少資金流入才能確認,但相信業界今年減價壓力比去年嚴重,積金商會愈來愈難經營,競爭壓力大增。
經濟學家:各基金應定最低回報
業界則料今次減費對其他積金商有一定衝擊,康宏理財強積金業務拓展董事鍾建強指出,匯豐今次行動會令其他公司考慮是否要跟隨減費,但具體減價情况仍取決於基金種類、過往業績及客戶需要等。他強調,收費只是強積金其中一項因素,主要仍取決於基金是否與客人匹配,強調即使收費降低,其管理服務未必好。
經濟學家林本利則直言,積金商減價無意思,即使免費亦無關係,始終基金回報才是重點,建議各基金最低回報訂為4厘至5厘,否則不要管理基金。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