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渣打馬拉松將於周日(25日)舉行,不少人正加緊訓練,但有逾10年參加馬拉松比賽經驗的唐先生,前年於大賽前參加密集式訓練班,訓練里數提升至每周120公里,終因大腿疼痛往醫院檢查,發現有勞損性骨折,被迫放棄大賽兼停跑10星期。渣打馬拉松舉行在即,有醫生提醒長跑選手,定下目標時宜量力而為;大賽前一周亦宜停止肌肉鍛煉,集中拉筋及跑短距離等,讓肌肉有足夠休息,減低受傷機會。
任職護士的唐先生2003年至今曾往澳洲、日本等地參加馬拉松全馬比賽,最佳紀錄為3小時09分。2013年挑戰日本大阪馬拉松前,他參加密集式訓練班,訓練由每周70至90公里,提升至每周120公里,至同年9月漸覺右大腿骨痠痛,最終吃止痛藥也無效,遂向浸信會醫院駐院骨科顧問醫生陳永亮求診,經診斷後發現患上應力性骨折。
重複壓力致應力性骨折
陳稱,應力性骨折與一般一次性創傷性骨折不同,主要是重複壓力造成微小創傷,加上創傷頻率比身體修補速度快而造成,情况頗常見,要治愈便必須休息,讓身體自動恢復後再繼續練習;其間可改做游泳等衝擊性較低的運動,幫助恢復身體並保持鍛煉肌肉,以免日後要由零開始。
陳稱,長跑運動愈來愈流行,惟很多時在馬拉松比賽中,在現場需要急救的傷者數目僅冰山一角,更多是因長期訓練而產生勞損性傷害,故訓練時宜量力而為,尤其是參加10公里比賽、多數缺乏教練指導的人。
比賽前3周應停長途訓練
浸會醫院物理治療部門經理梁佩嫦提醒,比賽前3周應停止長路途訓練,改為跑短距離、緩步跑及游泳等,讓肌肉休息;若跑步時有拉傷感覺,便不宜在跑步後再拉筋。賽後一周亦應避免跑步,改為步行、踏單車或游泳,減低肌肉痠痛。浸會醫院今年將派出10人團隊,包括5名醫生參加渣馬10公里賽事,籌款支持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備戰奧運會。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