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吳志森﹕何俊仁的奇怪邏輯長青網文章

2015年01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1月14日 06:35
2015年01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泛民議員辭職變相公投,在雨傘運動之前已經討論過了。在波瀾壯闊的運動期間,也亮過相,甚至認真考慮作為運動退場機制的一部分。泛民的策略計算,互相猜忌,直至雨傘運動完結,都無法拿出具體方案,以為已經無疾而終。在運動暫息,當局展開大規模秋後算帳之際,循超級區議員出選的何俊仁,突然宣布將會辭職發動變相公投,就叫人有點意外。


意外之一,是何俊仁這個茲事體大之議,還未得到民主黨大會通過,更可能連民主黨領導層也未有共識,證明黨內仍有重大爭論。


意外之二,是泛民的同路人,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何俊仁只在消息走漏前在飯盒會提出,泛民議員只比傳媒早知幾小時,沒有醞釀,沒有商量,也沒有討論,難怪引起泛民憤怒,重話衝口而出:係咪當我哋死嘅?辭職公投不是等閒之事,要成功造成公投的效果,要議題深人民心,非得泛民全體總動員不可。事前沒有知會泛民,只由何俊仁單方面宣布,就顯得非常奇怪。


更大的是意外之三。辭職公投的時機,不在2017政改方案通過之前,而在政改方案被否決之後。


按照何俊仁的說法,是先否決在人大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證明民主黨不會借公投「走數」,顯示追求真普選的決心。方案否決後,用辭職公投發動的民意,迫使特區政府重啟政改五部曲,爭取普選的運動得以繼續下去。


不論是泛民還是建制,對否決政改後何俊仁才辭職公投,都有人懷疑,是民主黨為了催谷2015年底區議會選舉,純粹是民主黨的私心,卻要泛民配合。我一向對這種誅心之論缺乏興趣,但何俊仁的邏輯,的確有很多解不通的地方。


在政改方案通過前辭職,發動變相公投,可以彰顯民意,迫使特區政府修改假普選方案,也對建制派構成壓力。否決方案後才辭職公投,名曰迫使政府重啟政改,但目標模糊,沒有太大迫切性,壓力已不存在,官員大條道理採取拖字訣,反正政改已經被否決,有何需要重啟,不如等到2022,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避開贊成「袋住先」民意

堅持否決後才辭職公投,有一個理由是說不出口的,就是擔心民意如流水,曠日持久的佔領運動,已流失一部分中間民意,政府的宣傳攻勢,也令「袋住先」的民意開始上升。若公投出來的結果,「袋住先」民意佔優,泛民是否跟民意走,被迫對假普選方案投贊成票?


這的確是泛民的擔憂,如何化解?選民授權泛民進入議會,是要求他們爭取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今天政府推出的假普選方案,基於現實,泛民的支持者轉軚,要「袋住先」,與泛民當初的政綱與原則相違,唯一的出路,就是依據原則否決方案,在下次選舉再接受選票的考驗。輸了,證明選民連假普選都接受,是否要調整策略?是否要跟從民意?可以再議。贏了,證明民意仍然支持民主,沒有懸念,就是這麼簡單。


否決政改後再辭職公投,似乎是計算後最沒有風險最穩妥的做法。一方面可以避開贊成「袋住先」的民意,政改方案被否決了,再不存在是否「袋住先」的問題,將議題換到模糊不清的「重啟政改」,民意贊成或反對,已經無關宏旨了。


如果因為害怕民意轉軚而要機關算盡,這樣的辭職公投,搞來有什麼意義呢?

(samngx123@gmail.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