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正當「一國兩制」在香港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南海苦於如何讓香港「聽話」之際,澳門迎來回歸15周年紀念日。北京似乎抓到了可以着力的機會,從習近平高度肯定澳門「全面正確貫徹落實《基本法》與一國兩制」與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居高臨下要求港人「再啟蒙」,都可看出北京有意藉「聽話」的澳門,試圖給「不穩」的香港樹立榜樣。重點是:如此思維,有效嗎?
澳門的社會發展與香港截然不同,1966年12月發生「一二•三事件」後中共在澳門的影響力大增,當地的左派勢力得以進一步擴大,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何賢與馬萬祺等資本家在文革時期手拿《毛語錄》參加群衆遊行的奇特光景。整體而言,中共影響力在澳門的滲透較廣較深,反之公民社會的發展較弱,成為今日北京重新定義下「一國兩制」的寵兒,並不難想像。
不過,澳門社會近年來對政改議題的呼聲也在增強,從市民在澳門回歸紀念日連續7年舉行民主遊行,提出「政改求變,普選求真」的訴求也可見一斑。此外,年輕一代對國家認同也出現減弱趨勢,澳門本身能否成為北京心目中「一國兩制」的典型,恐怕還言之過早。
習近平在澳門呼籲要「善於從祖國發展大勢中把握機遇,更好搭乘祖國改革發展的快車」,記者問此番講話對香港的意義何在?其實,相似的話,北京也曾對香港說過,然而經歷了「佔中」運動後的香港社會,接受程度已不能同日而語。
「這句話在澳門或許大部分人會認同;但是在今天的香港,恐怕是一半有感覺,一半沒感覺。」港澳社會可能的不同反應,也折射出兩地在經濟上與精神上對大陸相異的依存度與自主性。
澳門的「寵兒效應」,恐怕難以樂觀。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澳門的社會發展與香港截然不同,1966年12月發生「一二•三事件」後中共在澳門的影響力大增,當地的左派勢力得以進一步擴大,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何賢與馬萬祺等資本家在文革時期手拿《毛語錄》參加群衆遊行的奇特光景。整體而言,中共影響力在澳門的滲透較廣較深,反之公民社會的發展較弱,成為今日北京重新定義下「一國兩制」的寵兒,並不難想像。
不過,澳門社會近年來對政改議題的呼聲也在增強,從市民在澳門回歸紀念日連續7年舉行民主遊行,提出「政改求變,普選求真」的訴求也可見一斑。此外,年輕一代對國家認同也出現減弱趨勢,澳門本身能否成為北京心目中「一國兩制」的典型,恐怕還言之過早。
習近平在澳門呼籲要「善於從祖國發展大勢中把握機遇,更好搭乘祖國改革發展的快車」,記者問此番講話對香港的意義何在?其實,相似的話,北京也曾對香港說過,然而經歷了「佔中」運動後的香港社會,接受程度已不能同日而語。
「這句話在澳門或許大部分人會認同;但是在今天的香港,恐怕是一半有感覺,一半沒感覺。」港澳社會可能的不同反應,也折射出兩地在經濟上與精神上對大陸相異的依存度與自主性。
澳門的「寵兒效應」,恐怕難以樂觀。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