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秀賢﹕再思青年政策長青網文章

2014年1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1月22日 06:35
2014年11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記得在反國教科過後,曾經在本欄寫過一篇文章,討論後反國教科時期青年政策應走的方向。可惜兩年已過,青年政策仍然不變,而舊思維依舊存在,最終問題無法解決,世代矛盾就不斷惡化,釀成今天一大問題。


我最不明白的問題,就是為何能將整場佔領運動歸咎於物質問題。向上流動不足、年輕一代在職貧窮、樓價不斷上升,當然是這一代人面對的困境。可是假如當權者、建制勢力都以為解決這種物質需要,就可解決當下佔領運動中學生和年輕人的不滿,恐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青年政策跟其他政策一樣,沒有人會嫌多,但若藥石亂投,錯誤判症,最終問題核心也不會得以解決。


青年政策另一大問題,就是由一班沒有了解到年輕人想法的官員和商賈,決定下一代人應該如何,但從來沒有問他們想法如何。在位者大多會覺得滬港通是「大禮」,但這一代人不以為然;在位者可能覺得這一代人被人利用,但實情是許多年輕人都對政府看不過去,而自發參與這場運動之中。一天不收窄兩代人之間的落差,都無法令當下問題得以紓緩。


最近聽到許多的論者都說學生過於理想,應該在現實上繼續討論怎樣改良提委會的組成,落實「均衡參與」,參與青年政策討論。這種論調其實都相當可笑,學生沒有理想,年輕人沒有願景,是他們的問題?固然我們當下面對的是政治現實,不能否認我們都需要面對現實政治狀態。然而,政府和建制派明知當下大部分民意仍然希望擁有真正競爭的普選制度,但仍然硬撐人大框架,推出一個明知難以在立法會通過的政改方案。很明顯,在位者更不顧現實,還有什麼條件呼籲年輕人放棄理想?


最後,假若連這一代人都放棄理想,只是向所謂的現實低頭,這不是在位者之勝利,而是整個社會的失敗。


作者是中大學生會會長、學聯常委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