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滬港通通車前,不少內地股份憧憬獲國際投資者注意,滬股通首隻成交的股份為伊利股份(600887),其過去12個月的表現落後於滬深300指數,主要因為中澳自貿協定將令入口到中國的澳洲乳製品關稅降至零,內地乳品企業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惟行業成本下降,乳品銷售有機會上升。不少證券行對乳業評級多維持「買入」,主要因為估值低及明年毛利有望上升。
本周二據媒體報道,中澳簽署了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意向聲明。根據談判結果,5年後,澳洲對中國所有產品、中國對澳洲絕大多數產品的關稅都將降為零。分析人士認為,這實際上使得中國乳製品行業喜憂參半,一方面降低了其原料進口成本,但同時也會對國內高端奶類產品形成競爭性的衝擊。出於對上述消息擔憂,近期乳業股價有所調整。
近日,伊利集團和美國乳業巨頭DFA正式簽約,決定在美國堪薩斯州合資建設年產8萬噸奶粉的工廠,工廠在2017年投產後有望成為全美最大的奶粉工廠。
在美設廠 將供應全球
齊魯證券發表報告,伊利近期在電商渠道推出了倍冠嬰幼兒奶粉,是專門針對電商渠道、主打進口奶源的中低端產品,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及需求,獲得更多嬰幼兒奶粉市場份額。同時,公司與DFA將在美國堪薩斯州合資建設年產8萬噸的奶粉工廠,公司持有合資公司30%的股份,工廠建成後,產品不僅會供應中國市場,也會供應全球其他市場。
伊利早在2013年7月即與DFA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擬在戰略採購、牧場服務、乳品相關項目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而這次堪薩斯州合資工廠的建設是雙方戰略合作的一次落地,DFA是美國最大的原奶供應商,伊利與其合作旨在乳業全球化競爭中佈局上游資源、提升牧場管理水平及產品研發能力,而DFA 更是看重了伊利在國內的品牌力及渠道力,相信後續還會有更多全方位的合作逐步落地。
另外,隨着滬港通的啟動,伊利的估值料有所提升。港股的蒙牛乳業目前2015年動態估值約19倍,而伊利作為目前內地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勢必獲資金青睞。
報告指在面臨進口奶衝擊的預期下,伊利積極應對,堅持「走出去」方針,加速國際化,同時也擔起了中國乳製品領導地位。現今全球乳製品行業的發展在發達國家已經飽和,最大的消費市場就是中國和印度市場,而其中的中國市場又是最大的市場。伊利和蒙牛隨着國際化的進一步拓展,現今法國企業拉克塔利斯每年營業額達1300億元以上,伊利與其相距至少還有近3倍距離,隨着伊利的產品結構的繼續上移,毛利率也有望繼續提升至10%左右,利潤有機會提升。
東北證券預計2014至2016年各年,伊利母公司淨利潤為41.05億、52.74億和66.81億元(人民幣.下同),每股收益為1.34元、1.72元和2.18元。該行給予公司2015年合理估值為20至25倍,認為其2015年合理價格為34.4至43元,再次重申「買入」評級;惟提醒投資者在投資該股時要留意奶價格大幅上漲,產品銷售不達預期及食品安全問題等風險。
中信證券維持買入評級
中信證券亦維持對伊利買入評級,主要是今年伊利重點推廣高端產品,當中有金典奶增長超過50%,而兒童成長奶增長接近40%,而另一個品牌安慕希在今年只有5條生產線。明年會有望增至22條,產能達50億至60億元。該行預期成本下降趨勢下,毛利率有上升空間。同時,伊利是上海迪士尼唯一合作伙伴,明年公園開幕,有助提升伊利知名度。基於以上幾個利好因素,建議買入伊利,目標價維持35元。
明報記者
[龍彩霞 滬港通尋寶]
本周二據媒體報道,中澳簽署了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意向聲明。根據談判結果,5年後,澳洲對中國所有產品、中國對澳洲絕大多數產品的關稅都將降為零。分析人士認為,這實際上使得中國乳製品行業喜憂參半,一方面降低了其原料進口成本,但同時也會對國內高端奶類產品形成競爭性的衝擊。出於對上述消息擔憂,近期乳業股價有所調整。
近日,伊利集團和美國乳業巨頭DFA正式簽約,決定在美國堪薩斯州合資建設年產8萬噸奶粉的工廠,工廠在2017年投產後有望成為全美最大的奶粉工廠。
在美設廠 將供應全球
齊魯證券發表報告,伊利近期在電商渠道推出了倍冠嬰幼兒奶粉,是專門針對電商渠道、主打進口奶源的中低端產品,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及需求,獲得更多嬰幼兒奶粉市場份額。同時,公司與DFA將在美國堪薩斯州合資建設年產8萬噸的奶粉工廠,公司持有合資公司30%的股份,工廠建成後,產品不僅會供應中國市場,也會供應全球其他市場。
伊利早在2013年7月即與DFA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擬在戰略採購、牧場服務、乳品相關項目等方面建立合作關系,而這次堪薩斯州合資工廠的建設是雙方戰略合作的一次落地,DFA是美國最大的原奶供應商,伊利與其合作旨在乳業全球化競爭中佈局上游資源、提升牧場管理水平及產品研發能力,而DFA 更是看重了伊利在國內的品牌力及渠道力,相信後續還會有更多全方位的合作逐步落地。
另外,隨着滬港通的啟動,伊利的估值料有所提升。港股的蒙牛乳業目前2015年動態估值約19倍,而伊利作為目前內地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勢必獲資金青睞。
報告指在面臨進口奶衝擊的預期下,伊利積極應對,堅持「走出去」方針,加速國際化,同時也擔起了中國乳製品領導地位。現今全球乳製品行業的發展在發達國家已經飽和,最大的消費市場就是中國和印度市場,而其中的中國市場又是最大的市場。伊利和蒙牛隨着國際化的進一步拓展,現今法國企業拉克塔利斯每年營業額達1300億元以上,伊利與其相距至少還有近3倍距離,隨着伊利的產品結構的繼續上移,毛利率也有望繼續提升至10%左右,利潤有機會提升。
東北證券預計2014至2016年各年,伊利母公司淨利潤為41.05億、52.74億和66.81億元(人民幣.下同),每股收益為1.34元、1.72元和2.18元。該行給予公司2015年合理估值為20至25倍,認為其2015年合理價格為34.4至43元,再次重申「買入」評級;惟提醒投資者在投資該股時要留意奶價格大幅上漲,產品銷售不達預期及食品安全問題等風險。
中信證券維持買入評級
中信證券亦維持對伊利買入評級,主要是今年伊利重點推廣高端產品,當中有金典奶增長超過50%,而兒童成長奶增長接近40%,而另一個品牌安慕希在今年只有5條生產線。明年會有望增至22條,產能達50億至60億元。該行預期成本下降趨勢下,毛利率有上升空間。同時,伊利是上海迪士尼唯一合作伙伴,明年公園開幕,有助提升伊利知名度。基於以上幾個利好因素,建議買入伊利,目標價維持35元。
明報記者
[龍彩霞 滬港通尋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