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默完即忘 寫作更有效記字長青網文章

2014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1月04日 06:35
2014年11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常言道活動教學勝在靈活變通,而默書及背誦好像變成沉悶與脫節的學習法了。曾撰寫多本有關默書及拼音方法的作者,青田教育基金會教育顧問韋惠英指出,對於年幼學童而言,默書的意義在於接收及記憶怎樣寫字詞,才能打好寫作基礎,表達自己的思維。


韋惠英分析默書時指,上課寫筆記、把聽到的知識記錄下來,都需要用到這些「讀與寫」的能力,然而這些能力,一般需要高小或以上程度的學生才能達到。她說英文默書不靠死記硬背,學生除了要默對生字外,還要掌握拼音、語法、語意等知識,能憑上文下理(語境),來判斷同音字的選取,和第一身,動詞要加s等,但美國學者的研究是學生在入學後9年,才能達到這能力(mature speller);香港部分國際學校在小學階段,只有串字,沒有默書,按部就班來進行。


太早默書要求不當易生厭

而她認為在中文默書而言,香港主流學校在初小,甚至學前班都有默書,當中默書的字詞艱深、筆畫繁多,不適當的默書方法和要求,對學生和家長均帶來很大的壓力,也是造成學生討厭學習的主因。「近年默書艱深了,幼稚園教師要為幼童將來入讀小一時艱深的讀寫要求作準備;小學教師則為學生升上小三應考基本能力試作準備,因此要求學生寫出較往時長得多的文字答卷。」


默書有用嗎?她認為學生為了考基本能力試,家長與學校不斷催谷,適應到的或可無風無浪升學,但已浪費了更有意義的時間,例如看課外書、遊戲、發白日夢等等;相反,對於不能適應催谷要求的兒童,默書常常不及格,打擊自信,或會變得反叛。另外,普教中的推行也造成改變,「以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學生的母語是廣東話,默書時聆聽或有困難,徒添負擔」。


現時小學主要的中文默書方法為默書或背默、即席默書及預默,韋惠英指默書是「輸入」,主要幫助學生記得怎樣寫字詞及寫作,而寫作是表達自己的思維,是一個「輸出」的行為,故在輸出前需要優質的輸入,需多讀好的文章及認識漂亮的句子。她指默書或背默有助掌握課文中的美詞美句、片段,幫助學生寫作;背誦則大多是無意義或淡而無味的段落、課文,可能帶來反效果,讓學生討厭;即席默書是為了使學生能默對生詞,但注意的是除了識寫生字外,還要有語意知識,才能避免寫了同音字。


值得一提的是,有好些學校會進行「預默」,但韋惠英認為教師為了學生有好的默書成績,而作出額外的事前默書,只會令學生感到煩厭。


總的來說,她認為默書的字詞,學生隔天就忘掉,但要令字詞成為自己的字,則必須透過寫作,所以每天寫作,甚至只寫一句,也較默書有效及有趣。她更套用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所說:「當你運用了這個字三次,這個字便是你的了!」及獲美國兒童文學獎的作家楊菁指,「怎樣練筆」時說:「每天我都要動筆寫,寫一句也好。」她強調語文教育學者、名作家都認為語文能力靠多讀多寫得來,如學校能按部就班處理默書,學生、家長就能如釋重負,讓孩子得以享受愉快童年。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