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佔領運動呈膠着狀態,佔領者繼續封堵3處主要幹道,涉及各方想方設法,尋求轉化和延續運動的能量,而政府與學聯首次對話之後,再無披露應對動向;政府採取拖字訣,或許盤算當運動師老兵疲,佔領人數漸減之時,由警方出手清場。不過,大多數市民仍然期望最終平和落幕,不會出現衝突和流血場面,職是之故,政府應該再努力嘗試與學聯對話,盡力爭取事態和平解決,不留下任何遺憾。
對堵路反彈日亟
佔領應停止擾民
現在3個被佔領場地,平日人數不多,大概只有數百人之譜,不過,政府若清場,以新形態群衆運動的組織聯絡特點,不能排除大批市民在短時間內湧至,增加清場難度,政府的顧忌或許與此有關。總的而言,佔領運動今日第38日,曠日持久,若無突發事故再激起民憤,佔領者逐漸減少,是正常發展,整體運動的能量在遞減,無以為繼,近日,學生提出到北京會京官領導人,或是提出泛民立法會議員辭職,引發變相公投等舉措,可行性與效用莫衷一是,能否成事,且待事態發展,但是這些做法,起碼暫時使運動不至沉寂下來。
只是,靠製造話題延續佔領運動,不可能長久收效。因為這些招數用多、用老了,對運動也會構成損耗,因為佔領者要看到成績,這類話題卻不能滿足訴求。佔領幹道,毫無疑問對政府構成壓力,不過,一個多月以來事態發展,此事逐漸演變為佔領者與其他市民的路權之爭;許多市民雖然認同爭取民主普選,但是對佔領幹道,封堵交通,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損害部分業界營運和市民生計的做法,極其反對和抗拒,不少人已經要求佔領者退場,或轉到添馬公園、維園等空間繼續抗爭。
另外,高等法院已經頒布禁制令,禁止繼續佔據旺角與金鐘的街道,佔領者拒不遵從,損害了法治精神;「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聲稱收到約180萬名市民簽署反對佔領馬路,要求還路於民等。情勢顯示佔領幹道的雙刃劍性質,正在反噬佔領運動,隨着時日推移,整體社會的不滿將會更深廣。因此,結束佔領運動與民為敵的局面,應該是運動組織者或近期的所謂5方平台,首要解決的問題。目前若不想退場,轉到公園是恰當選擇,也可以創造對話空間。
政府對於局勢膠着有什麼打算,未見動靜,目前看不到政府有意願與學聯重啟對話,反而見到警隊在黃竹坑警校再演練。據知,警隊演練內容包括警棍在什麼情况下使用。看來,警隊汲取了施放催淚彈惹起反彈的教訓,若有執法需要,將調校武力使用,這些迹象,或許顯示政府作了清場的規劃與準備。事實上,即使運動組織者呼籲佔領者退場或轉到公園,肯定還有一些死硬派堅守幹道,警隊仍需派上用場;不過,政府的思維不應該只謀清場,而是要盡力爭取尋求平和解決。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表示有外國投資者關注佔領運動何時結束、用什麼方法結束。政府與警方一直強調有需要時,警方只會用最低武力,不過,施放催淚彈與揮動警棍的場面,說明警方即使目的為執法、制止亂局,但是在群情洶湧下,無法預計會發生什麼事。佔領運動總有結束之日,不單是港人、國際上許多人都關心落幕時會發生什麼事,若發生大流血衝突,將是極大遺憾。
政府若思量對話
一定有空間開展
政府與學聯首次對話,拋出了民情報告和建立多方對話平台兩項議題,學聯曾經形容政府踏出了半步,雖然後來學聯保持了高叫價,使政府認為對話下去不會有成果,使得過去一個多星期,朝野互動近乎停頓,有人解讀為政府已經放棄了對話解決問題。不過,事態還未去到絕境,如何把學生一廂情願的想法納回正軌,讓對話有可為,應該是政府繼續努力的方向。
學聯仍然要求民情報告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 8.31決定,不切實際,但是,多方對話平台的性質、組織與運作等,政府若有進一步交代,包括討論民主進程等,只要合情合理,相信有一定吸引力;另外,關於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民主程序,政府說有很多討論空間,可以爭取到8.31框架下的最大民主程度,不過,政府停留在意見表達階段,社會無法回應。政府在第二輪諮詢,若提出具體方案,讓市民認為有探討空間,說不定可以扭轉氛圍,也為佔領退場搭建下台階。
政府作為權力當局,若心思集中在平和解決佔領運動,應該可以創造討論空間,只要政府釋出善意,市民會感受得到,屆時政府在民意激盪之中,就不會陷於被動景况;而政府一條心尋求和平解決,即使最終未能收效,市民自會知道責在何方。總之,以為拖到佔領者減少後,採取清場手段解決,並非好選擇,尋求對話才是上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對堵路反彈日亟
佔領應停止擾民
現在3個被佔領場地,平日人數不多,大概只有數百人之譜,不過,政府若清場,以新形態群衆運動的組織聯絡特點,不能排除大批市民在短時間內湧至,增加清場難度,政府的顧忌或許與此有關。總的而言,佔領運動今日第38日,曠日持久,若無突發事故再激起民憤,佔領者逐漸減少,是正常發展,整體運動的能量在遞減,無以為繼,近日,學生提出到北京會京官領導人,或是提出泛民立法會議員辭職,引發變相公投等舉措,可行性與效用莫衷一是,能否成事,且待事態發展,但是這些做法,起碼暫時使運動不至沉寂下來。
只是,靠製造話題延續佔領運動,不可能長久收效。因為這些招數用多、用老了,對運動也會構成損耗,因為佔領者要看到成績,這類話題卻不能滿足訴求。佔領幹道,毫無疑問對政府構成壓力,不過,一個多月以來事態發展,此事逐漸演變為佔領者與其他市民的路權之爭;許多市民雖然認同爭取民主普選,但是對佔領幹道,封堵交通,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損害部分業界營運和市民生計的做法,極其反對和抗拒,不少人已經要求佔領者退場,或轉到添馬公園、維園等空間繼續抗爭。
另外,高等法院已經頒布禁制令,禁止繼續佔據旺角與金鐘的街道,佔領者拒不遵從,損害了法治精神;「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聲稱收到約180萬名市民簽署反對佔領馬路,要求還路於民等。情勢顯示佔領幹道的雙刃劍性質,正在反噬佔領運動,隨着時日推移,整體社會的不滿將會更深廣。因此,結束佔領運動與民為敵的局面,應該是運動組織者或近期的所謂5方平台,首要解決的問題。目前若不想退場,轉到公園是恰當選擇,也可以創造對話空間。
政府對於局勢膠着有什麼打算,未見動靜,目前看不到政府有意願與學聯重啟對話,反而見到警隊在黃竹坑警校再演練。據知,警隊演練內容包括警棍在什麼情况下使用。看來,警隊汲取了施放催淚彈惹起反彈的教訓,若有執法需要,將調校武力使用,這些迹象,或許顯示政府作了清場的規劃與準備。事實上,即使運動組織者呼籲佔領者退場或轉到公園,肯定還有一些死硬派堅守幹道,警隊仍需派上用場;不過,政府的思維不應該只謀清場,而是要盡力爭取尋求平和解決。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表示有外國投資者關注佔領運動何時結束、用什麼方法結束。政府與警方一直強調有需要時,警方只會用最低武力,不過,施放催淚彈與揮動警棍的場面,說明警方即使目的為執法、制止亂局,但是在群情洶湧下,無法預計會發生什麼事。佔領運動總有結束之日,不單是港人、國際上許多人都關心落幕時會發生什麼事,若發生大流血衝突,將是極大遺憾。
政府若思量對話
一定有空間開展
政府與學聯首次對話,拋出了民情報告和建立多方對話平台兩項議題,學聯曾經形容政府踏出了半步,雖然後來學聯保持了高叫價,使政府認為對話下去不會有成果,使得過去一個多星期,朝野互動近乎停頓,有人解讀為政府已經放棄了對話解決問題。不過,事態還未去到絕境,如何把學生一廂情願的想法納回正軌,讓對話有可為,應該是政府繼續努力的方向。
學聯仍然要求民情報告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撤回 8.31決定,不切實際,但是,多方對話平台的性質、組織與運作等,政府若有進一步交代,包括討論民主進程等,只要合情合理,相信有一定吸引力;另外,關於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民主程序,政府說有很多討論空間,可以爭取到8.31框架下的最大民主程度,不過,政府停留在意見表達階段,社會無法回應。政府在第二輪諮詢,若提出具體方案,讓市民認為有探討空間,說不定可以扭轉氛圍,也為佔領退場搭建下台階。
政府作為權力當局,若心思集中在平和解決佔領運動,應該可以創造討論空間,只要政府釋出善意,市民會感受得到,屆時政府在民意激盪之中,就不會陷於被動景况;而政府一條心尋求和平解決,即使最終未能收效,市民自會知道責在何方。總之,以為拖到佔領者減少後,採取清場手段解決,並非好選擇,尋求對話才是上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