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徐錦堯﹕徐神父回應關信基教授長青網文章

2014年11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11月03日 06:35
2014年11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謝謝關教授在《明報》10月29日的賜教。我在《公教報》上只用了1000字去寫六大論點,已知不可能詳盡。所以本人亦計劃在《公教報》上逐點澄清。期再賜教。


本人〈反思〉一文刊出後,數份報章即時轉載,網上海內外人士亦不乏眾多謬讚者;當然謾罵的人也不在少數。這其實正是今天香港嚴重撕裂的一個反映。


我自1970年代「認中關社」或「反貪污捉葛柏」起,已關心港事國事天下事(相信閣下也是那個時代的活躍分子),並逐漸寫了不少有關「民主教育」的書籍。我堅信,要香港和中國繁榮富強,不可能沒有「完整的」、制度和道德並重的民主教育或國民教育,包括扎根信仰、投身社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注目永恆(含可持續發展)。今天佔中街頭的「民主教室」不過只是民主教育的一小部分。馬上可以得天下,馬上卻難於治天下。


你說「佔中與反佔中是一個漫長、迂迴和充滿意外的過程。時間長短是分析深淺程度的取捨。深度的分析應包括2003年的7.1遊行,2012年7.29開始的反國教科運動,和運動目前的形式終止後的未來日子」。我可以加上一點更長和更根本的觀察:香港是一個反共的城市。


我1956年進天主教修道院,學到的是「有神無神水火不容」,甚至認定「無神政權(例如中國)本質邪惡,做的好事是偶然的;有神政權(例如美國)本質善良,做的壞事是偶然的」。如此定性,教友怎能愛國?怎敢愛國?遺憾的是,天主教1960年代的梵二大公會議本已放棄了反共思維,教會似乎沒有與時俱進。


「愛國愛港」有何不妥?

然後是學術界的傾向。最少有一次,某中大教授講授「教師進修班」通識課時,其中認識中國部分的討論題目赫然是:「請舉出中國4個失德的地方,並加以討論」。如此教授、如此老師,學生們能不被洗腦去反對中國麼?


更重要的是,美國、歐洲,以至全世界,有哪些國家的教會和政黨是不愛國的?中國要求特首「愛國愛港」(這是篩選的根源),有何不妥?但香港卻有一個怪現象:港人沒有效忠祖國的傳統,卻有鼓吹分裂國家和鼓吹港獨的「言論」自由,甚至還有輕視國家的「行動」自由,例如高舉雪山獅子旗、輕視國旗國歌、大學和大專畢業禮中的種種不禮貌舉動;連全球招聘的新任大學校長都要被學生強迫就六四表態等等。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今年2月提出的「香港民族命運自決」論,便能嗅出濃濃的港獨味。


再說「國際標準」。首先,「國際」不應只是指歐美,因為沒有第三世界眾多國家特別是中國的參與,那「國際」便不是完整的。其次,所有國際公約,都必須由個別國家立法才能生效,不然,全世界只須拿着一部《人權宣言》就夠了,何必有自己的憲法?但選取哪些來立法,則一定要尊重不同國家的不同國情,無人可以越俎代庖,也無人有權揠苗助長。


關於香港的警察,我只能說,如果我是警察並被群眾長久包圍謾罵時,一定會瘋的;如果我在電視中看到我的警察兒子被百十倍的群眾包圍時,我一定會「瞓唔着覺」。雖然香港警察並不完美,但我仍然會代表不少我的朋友,由衷的向警察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