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除今次出事的軌道科學公司,同為NASA外判商的SpaceX在今年8月一次試射亦以爆炸失敗收場。有專家認為,是次爆炸對軌道科學和奧巴馬政府打擊重大,而兩間私人太空公司接連出事,令人質疑NASA現時(外判)補給策略可行性,使美國起步不久的商業太空計劃面臨重大考驗。
2011年太空穿梭機正式退役,標誌美國太空探索進入新階段。NASA此後把運物資或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的低軌太空任務,外判給私營公司,造就私企進軍太空的崛興,而截至這次事故前,美國的商業太空之路頗為順利,兩家公司此前6次正式送貨任務都圓滿完成。
意外頻生 挫商業太空計劃
不過,在盈利為先前提下,私人公司都想方設法節省成本,以廉價取勝爭取合約。本月初在加拿大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討論到政府主導與私人公司開發的主要分別,指出私企一大局限,就是要盈利。私企還須面對合約中斷風險,例如開發「追夢者」太空飛機的 Sierra Nevada Corp,在上月便沒再獲NASA新撥款。
SpaceX公司的華萊士(Jason Wallace)坦言,公司目標是降低成本,「成本是決定性因素……我們比競爭對手要低很多」。為了控制成本,SpaceX要求客戶先付費。The Space Reporter網站指出,這意味SpaceX的每一次發射都是試射。此外,SpaceX會盡量使用自製部件,減少判上判成本。
與另一對手聯合發射同盟(ULA)每公斤運費1.4萬至3.9萬美元(約11萬至30.4萬港元)相比,SpaceX僅為4653美元(約3.6萬港元)。SpaceX每次發射成本約為6120萬美元(約4.8億港元),其對手則為2.5億至4億美元(19.5億至31.2億港元)不等。SpaceX批評ULA收費高昂,ULA則指出該公司85次衛星發射未嘗失手。
(綜合報道)
2011年太空穿梭機正式退役,標誌美國太空探索進入新階段。NASA此後把運物資或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的低軌太空任務,外判給私營公司,造就私企進軍太空的崛興,而截至這次事故前,美國的商業太空之路頗為順利,兩家公司此前6次正式送貨任務都圓滿完成。
意外頻生 挫商業太空計劃
不過,在盈利為先前提下,私人公司都想方設法節省成本,以廉價取勝爭取合約。本月初在加拿大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討論到政府主導與私人公司開發的主要分別,指出私企一大局限,就是要盈利。私企還須面對合約中斷風險,例如開發「追夢者」太空飛機的 Sierra Nevada Corp,在上月便沒再獲NASA新撥款。
SpaceX公司的華萊士(Jason Wallace)坦言,公司目標是降低成本,「成本是決定性因素……我們比競爭對手要低很多」。為了控制成本,SpaceX要求客戶先付費。The Space Reporter網站指出,這意味SpaceX的每一次發射都是試射。此外,SpaceX會盡量使用自製部件,減少判上判成本。
與另一對手聯合發射同盟(ULA)每公斤運費1.4萬至3.9萬美元(約11萬至30.4萬港元)相比,SpaceX僅為4653美元(約3.6萬港元)。SpaceX每次發射成本約為6120萬美元(約4.8億港元),其對手則為2.5億至4億美元(19.5億至31.2億港元)不等。SpaceX批評ULA收費高昂,ULA則指出該公司85次衛星發射未嘗失手。
(綜合報道)
留言 (0)